老挝种茶的中国女人-老挝馆-商友邦网
商友邦网,助力企业全球化,为企业出海领航。     帮企业找客户     帮客户找产品     帮产品找物流     商友邦网--商人的国度(Business friendly network--Businessman's kingdom)     凝聚"一带一路"企业力量,践行"一带一路"伟大倡议。     商友邦网,“数字丝路”开创者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我的商圈 | 客户中心 | 使用帮助   你好,   欢迎来到商友邦全球企业服务平台!
                                   
 老挝馆企业发布信息详细资料
视频展示区:
    
图片展示区:
点击此图放大
老挝馆企业名称: 老挝种茶的中国女人 联系地址: 老挝
所属分类: 食材佐料行业 联系电话/手机: 0
老挝馆企业简介:

人生很难说清楚必然或偶然。偶然的一次老挝丰沙里之行,很可能从此让一个叫汪如群的女人的后半生定格在老挝丰沙里省约乌县。与以前在普洱市龙生茶业集团一样,汪如群还是跟茶叶打交道,但不同的是,这次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没有了集团公司的强大后援,每一样事情都必须靠这个女人亲手打拼。而且,这并不仅仅是一份简简单单在国外种茶的工作,而是要将优质的茶树种植在过去的罂粟地里,肩负着国际禁毒替代种植的光荣使命。通过实施这一项目,不但要让当地的老挝百姓通过种植茶叶来摆脱对毒品经济的依赖,还要让他们过上富裕的幸福生活。年近50岁的汪如群女士说,她的梦想就是“罂粟地里茶飘香”。循着一缕茶香,我们走进普洱市亚通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如群在老挝种植茶叶的传奇故事,感受这个普洱女人对茶叶与禁毒替代种植事业的无限热爱。

老挝的丰沙里省地处世界闻名的“金三角”北部,与中国云南省的勐腊县、江城县接壤。近百年来,这个地区百姓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罂粟种植。大面积种植的罂粟,为毒枭带来滚滚财富,而当地原住民却依然赤贫。要从根本上铲除这一地区的毒源,必须让当地百姓摆脱对种植罂粟的依赖,通过改种其它的粮食或经济作物来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上世纪90年代,中国云南省勐海县政府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合作茶叶替代罂粟种植项目,取得不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在“勐海模式”基础上的国际禁毒替代种植项目在整个金三角地区得到推广。通过扶持当地百姓种茶叶、甘蔗、橡胶、咖啡等经济作物,这一地区的许多百姓告别了祖祖辈辈种大烟的习俗,充满希望的绿色健康经济作物,开始在这片曾经盛开邪恶之花的土地上显示出勃勃生机。

汪如群女士的种植园所在的丰沙里省约乌县,跟其它推广禁毒替代种植项目的地区还不一样,这个地方竟然有种植茶树的传统。当地居民多是傣族和哈尼族,其中很多人会说汉话,生活习俗也跟版纳、普洱差别不大。汪如群对此很好奇,经过仔细打听,才知道这里原本是中华故土,是十二版纳之一的勐乌。这片曾经的国土在清朝末年被法国殖民者强行割占,从此,美丽的西双版纳便只剩下十一个坝子,勐乌(含勐乌、乌得两勐)也就成为今天老挝的约乌县。

从茶山到茶叶,原本是教师的汪如群女士没想到自己将来会跟茶打上一辈子交道。即便到了异国他乡,汪女士触摸的竟然还是祖国的故土,种植的还是源自古六大茶山的茶树品种。

毕业于思茅师范学校的汪如群女士早年一直在乡村中学教书。为了能够回到城市,她做了人生第一个重要决定——改行做茶,并于1994年到龙泉公司(龙生集团公司的前身)工作。谁知,这一干就是20年,成了与茶叶结下不解之缘的老茶人。在龙生公司期间,汪如群女士从事过茶叶文化推广、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车间管理和会计等工作,一直做到负责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公司副总。原本在这个茶叶行业的龙头企业里做得风生水起的汪如群,被一个偶然改变了命运。

这几乎就是一个巧合。2009年,第九届中国普洱茶节在普洱市举行,茶节举办方邀请到当时的老挝丰沙里省省长参会。这位省长在参观了龙生公司的营盘山万亩茶园项目后,认为老中两地的自然条件相似,丰沙里也可发展丰产茶园。就这样,汪如群受老挝丰沙里的省长邀请,来到丰沙里指导当地人民种植茶叶。丰沙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非常适宜种茶,国际禁毒组织就曾经在此种过茶叶。当地海拔在600—1600米之间,根据国际禁毒组织的规划,海拔1200米以下发展橡胶、咖啡、甘蔗等经济作物,海拔1200米之上以种植茶树为主,规划目标是开发出四至五万亩丰产茶园。

在丰沙里,广泛流传着孔明兴茶的古老故事。这里的民族以老族(即傣族)、阿卡(哈尼族)为多,他们可以说汉话和老挝语两种语言,生活习俗也跟中国的傣族、哈尼族相近。这里还保留着1000多亩树龄在500年左右的古茶树。汪如群女士过去后,负责指导茶叶初制所的建设,是丰沙里省的重点工厂。每年,汪如群女士都得花几个月的时间,带着技术人员指导老挝人加工茶叶,改进制茶工艺,并帮助当地人销售了不少茶叶。或许,这就是汪如群跟老挝的缘起。

在丰沙里做技术指导的经历,汪如群被当地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深深打动。于是,她做了人生的第二个重要决定——扎根老挝,种茶制茶。汪如群女士认为,丰沙里的茶叶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是非常自然而珍贵的生态有机茶,难得一见的古树茶静静沉睡在古老的历史中,从未被开发利用。而且,丰沙里的茶叶原料价格低,制茶便有了成本优势。做了两年的技术指导后,汪如群在2011年底辞掉龙生集团公司的副总职务,投资120万元收购了当地一家茶叶公司,开始了在老挝种茶、制茶的传奇人生。被收购的 公司原来也是中国人投资的,专门从事禁毒替代种植项目。收购完成后,汪如群在原来的基础上建起面积达15000平米的厂房,可年产500吨优质茶叶。新的公司培育出茶树苗后,发给当地百姓种植,并对种植户进行跟踪式的技术指导。公司还为当地茶农通路、通电、通水,不断完善公司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在公司的带动下,当地百姓现在大多以种茶为生,惠及4500多户、2万多老挝当地农民。截至2013年,汪如群的公司拥有茶园面积4080亩,预计在2014年将再增加至少1000亩。

为使公司获得良好的效益,汪如群设计出适合当地情况的一整套业务模式。她的公司向当地农户提供资金和技术,投资建厂解决茶叶加工、销售的问题,而老挝方只需划拨土地、提供劳力。茶园种植密度为每亩1500—1800株,完全按照生态茶叶的品质要求实行标准化植株管理,以保证茶叶具有优良的品质。结合当地地理情况,汪如群不追求所谓连片种植的模式,而是实施小片种植。每一片茶树的周围都用树林分隔,茶叶在这里完全自然生长。这样的种植模式,既保持了茶园的生态多样性,又维护了茶园的原始自然风貌。老挝曾经是法国殖民地,受欧洲人影响,老挝非常重视食品安全。老挝方在合同里明确提出,中方种植的是食品原料,必须严格控制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在老挝做禁毒替代种植项目跟国内不一样,汪如群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到修路架桥,通水通电,建设学校与医院等公益事业项目。这是中老双方政府要求的公司社会责任。

用汪如群自己的话说,她在老挝所做的是国家政策推动,企业自主实施,服务禁毒事业的项目,因此,作为投资人更多的是给予,而不是索取。以前这里种植罂粟,现在这里改种茶叶,烟农也因此变成茶农。汪如群女士在这里投资后,当地人通过种植茶叶,开始迅速摆脱对毒品经济的依赖。茶农的年人均收入已从原来的几百元提高到现在的6000多元。

提升当地制茶水平,让“丰沙里茶”香飘四海

从国家一级口岸江城县勐康口岸出去40公里,就到了亚通公司在约乌县的茶叶基地。这里与云南易武的直线距离不到四十公里,两地共属一条山脉,拥有相似的土壤、气候等地理环境与茶树资源。但是,过去这里加工出来的茶叶,在口感上却与云南的优质茶叶相差很大。这是因为当地的采摘与加工水平落后,几乎是白白浪费天赐的宝贵资源。亚通公司进入后,极大提高了当地的茶叶种植与加工水平,生产的茶叶达到欧盟标准,很多亚通的客户把这里生产的茶叶出口到欧盟市场。

汪如群说:“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处于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样子,比现在的易武生态环境还要好很多。亚通种茶不追求种植密度和植株数量,都是这家种10亩,那家种5亩,一小片一小片的,中间有树林、沟堑自然分隔,每一小片茶林都有独自的良好生态小环境。因为几乎没有虫害,所以茶叶的品质很好。在亚通,茶树苗种下去后几乎不需要什么特别管理。然而,尽管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但由于茶树放养的时间长,茶叶容易出现老化的现象,表现出芽头白,叶子硬,木质化的特征,不太好加工。以前,这里的老百姓没有分级采摘的习惯,公司只好先收回来,再进行人工分级。下一步,亚通会通过提高鲜叶收购价格来推广分级采摘。我在做茶时,要根据气候、环境等条件来做适合的茶叶,亚通现在主要制作普洱、红茶和绿茶这几个品种。”

好的原料,加上好的工艺,亚通生产出来的老挝茶叶凭借自然生态优势的上乘品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目前,公司的销售业务分为干毛茶批发与成品销售两块。前者主要是卖大宗毛茶给出口公司,供其出口欧盟;后者是把原料运回普洱再加工,以专营和连锁加盟的方式销售。目前,亚通在昆明、长春、北京、上海、济南等城市建有自己的专卖店。今年,亚通将开拓网络销售业务,整合线上线下的营销资源。在出口方面,亚通主要是跟相关进出口公司合作,将来条件更成熟时,亚通将争取获得自己的进出口权。当前,亚通的4000多亩茶园正在进行有机茶国际认证。

在亚通公司及一些同道中人的共同努力下,老挝丰沙里茶叶的优良品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认同。现在,丰沙里的古树春茶从2009年的每公斤30元上涨到2014年的每公斤200—280元!

作为真正扎根老挝做茶的老茶人,汪如群对于短期炒作丰沙里茶叶的市场行为有不同观点。她认为,茶价上涨本来是好事,可以惠及当地百姓。但是,有些茶商把老挝茶拿回去当易武茶卖就不对了,这样做既不诚信,也不利于当地茶业长期健康有序发展。汪如群说,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响“丰沙里茶”这个品牌,让有着丰沙里标识的茶香飘四海。为此,亚通公司在2012年做了一个五年规划,该规划包括四件实事:第一是基地通过国际有机认证;第二是销售上亿元;第三是开出100个以上的加盟店;第四是在老挝建立精制工厂,以享受直接从老挝向欧盟出口的政策利好,把亚通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司。

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企业目标。汪如群坦承,要实现上述规划的目标,必须解决团队的瓶颈。她说:“打造精英团队是亚通目前的一个关键。我们的茶叶技术团队还可以,毕竟有着20年积淀下来的优势。但是,包括报关人才在内的国际贸易人才却很紧缺,企业文化建设也落后于经济效益的不断进步。而且,因为我们是在老挝这样的落后国家做项目,办公环境艰苦,引进人才有困难。我们希望通过大力宣传我们的理念,让大家能看到事业的价值与平台的优势,以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在老挝做茶并不容易,这些年来吃过的苦只有汪如群自己知道。以前在集团公司时,可以依靠团队的力量解决难题,而在老挝自己创业时,很多时候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什么困难都只能靠这个女人自己扛着。汪如群常说,再苦、再累也必须扛住,跌倒了只有自己爬起,受伤了只能咬紧牙关。

执着的信念往往给人无穷的力量。汪如群认为,在老挝做茶,要有爱心,要讲奉献,这样才能将工作做到实处。从相对富裕的中国去到贫穷落后的老挝,没有责任心是根本做不下去的。中方的一位禁毒官员曾对汪如群说:“小汪,你一个女人怎么不好好呆在国内的大企业里,非要出来受这份苦?”由于从事的是禁毒替代种植项目,许多在国内办企业不用去做的社会公益,在这里就必须用心去做。而做这些诸如三通一平、修建学校、建设医院等社会公益事业,能拿回多少中国政府的专项扶持资金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是老挝政府不管这些,公益事业必须写在合同里。在老挝,因为语言不通、习惯不同,交流起来往往比较费劲,而且双方对同一件事的理解往往会不一样,工作起来异常困难。比如,很多当地人认为中方的企业来自大国,帮助落后国家的人民是应该的,这些人并不因为得到帮助而有多少感激。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汪如群总会大度地要求自己的团队,先做好社会公益,再考虑亚通利益。因为实实在在的付出,以汪如群为首的公司团队现在跟当地老百姓已经打成一片,日久生情。企业的各项工作也越做越顺。汪如群总结这样的情形时说,亚通不是大公司,经不起折腾,每一步都很谨慎,但是亚通追求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每项工作都会认真对待。

丰沙里是老挝最落后的省区之一,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汪如群刚去时,首先就是住在茅草房里。即使后来陆续建起厂房和办公区,但是办公室也是极其简陋。亚通基地的部分寨子至今还不通电。横在加工厂前面的是一条很宽的河,河上仅有一座吊桥。到了雨季,因为河水暴涨,车辆不能通行,茶叶便很难运出去。所以,在那样的季节,亚通不敢多做绿茶,只能以制做红茶、普洱茶为主。为使茶叶更耐存储,在老挝加工的红茶没有经过高温烘干,而是象普洱茶一样,利用自然阳光晾晒。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来是无奈的举措,反而成就了亚通丰沙里红茶独特的品性。这些红茶拉到普洱后,公司根据客户的需要,有的再进行高温提香,有的就保持原样成为可以长期存放的红茶,越陈越香。这些产品已经有了很多客户,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

不管付出多少,汪如群都觉得觉得很值,亚通与当地百姓亲如一家的亲密关系,对于汪如群来说,就是最大的回报。汪如群幸福地说到:“我们与当地百姓相处得很好,在当地人眼里,如今的亚通不仅是财神爷,更是一家人。每逢过年过节,如果我们不去做客,他们会觉得不热闹。比如,过傣历年时当地人会提前两个月向我们发出邀请。尽管当地人一年到头很难吃一顿肉,可要是哪家杀猪了,一定要邀请我们去打牙祭,有时我们因为工作去不了,他们会为我们留下来一大块猪肉。”

国际禁毒替代种植项目发展到现在,并不是谁想投资就可以的,项目准入的门槛越来越高,而且还建立了淘汰机制,不达标的企业将被国际禁毒组织强制淘汰。截至去年,从事这一项目的企业就已经从200家淘汰到目前的160家。禁毒替代种植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在2004年之前都处于探索阶段。现在,禁毒替代种植项目正处在规范发展与提升的新阶段,国际监管将越来越严格。这无形中也给亚通带来挑战与压力。可在汪如群看来,严格的监管将是亚通的机遇。在这样的机制下,亚通将更加专心、专业地提升品质和效益。

普洱市在丰沙里从事禁毒替代种植的企业有几十家,但种植茶叶的企业只有亚通公司一家。现在,老挝政府特别看好亚通公司的茶叶项目。汪如群介绍说:“目前,当地的经济作物分布格局是,山脚种橡胶,山腰种咖啡,高一点的地方种茶叶,交通方便的地方种甘蔗。茶叶不仅是生态产业、还是一个世代受益的产业。老挝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这里的人民乐于享受自然、悠闲的生活。种植茶树,简单地说是种植懒庄稼,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用不着茶农非常辛苦地去管理。因此,亚通的茶叶种植项目很受当地百姓和政府的欢迎和支持。2013年,老挝政府给亚通颁发了替代种植优秀企业奖状,主动为亚通增加了项目用地。”

汪如群,一个普通的中国女茶人。她用柔弱的双肩在老挝撑起一片新天地,向国际禁毒替代种植项目交出了一份高水平的答卷。亚通作为新兴企业,已经得到来自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办、云南省商务厅替代办、云南省替代种植发展行业协会及普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有政府部门这样评价汪如群和她的的亚通公司——做事认真,守法经营,成绩不俗,富有特色。中老两国有关部门表示,将积极帮助亚通协调关系,解决问题,让亚通公司更好、更快地发展。

肩负中老两国人民和国际禁毒组织的希望,汪如群感到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但是,这个看起来有一点柔弱的女人在展望未来时相信:昔日罂粟地里茶树满园,今朝丰沙里茶香飘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