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与转变- 文化科技 -商友邦网
商友邦网,助力企业全球化,为企业出海领航。     帮企业找客户     帮客户找产品     帮产品找物流     商友邦网--商人的国度(Business friendly network--Businessman's kingdom)     凝聚"一带一路"企业力量,践行"一带一路"伟大倡议。     商友邦网,“数字丝路”开创者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我的商圈 | 客户中心 | 使用帮助   你好,   欢迎来到商友邦全球企业服务平台!
                                   

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与转变
 
信息来源:网络       信息发布时间 :2019/5/19 20:28:40

 

【摘要】作为中国与新加坡的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历经二十五年发展历程,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苏州工业园的发展轨迹也在逐步发生转变,本文基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就近十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在产业基础、外资利用以及对外贸易方面的转变进行简要分析。


【Abstract】As the first intergovernmental cooperation project between China and Singapor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has achieved a remarkable achievement after 25 years of development. In the face of changes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s also gradually taking plac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Suzhou Industrial Park, this paper will briefly analyze the industrial base,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and foreign trade transformation of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n the past decade.


【关键词】新加坡;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


【keywords】Singapore; China-Singapor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导 言


2019年,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迎来合作发展的第25个年头,园区在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等方面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根据商务部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显示,苏州工业园区在30个经济开发区的综合评比中位列榜首。 李克强总理在庆祝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建设25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园区应继 续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实现园区的跨越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两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以1994年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为起点,以重要事件节点为叙述脉络,简要分析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从产业基础、外资利用以及对外贸易三个方面就近十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的最新变化展开详细论述。


一、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从1978年邓小平出访新加坡时明确提出要学习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经验和社会治理经验 到1992年“南巡”讲话再次肯定“新加坡模式” ,中国政府和官员对于新加坡的发展经验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新加坡也在积极融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其第一块“试验田”。


(一)合作探索初期(1992年-1997年)


继邓小平在1992年进行“南方谈话”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正式步入新阶段,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吹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探索改革开放“新路子”的号角。1992年9月,时任新加坡国务资政李光耀在江苏考察期间,选择在苏州建设工业园区项目。1994年2月,国务院正式同意了江苏省政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并就国土规划、开放政策、合作形式等进行了逐一批复 。同年2月26日,中新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相关协议。5月12日,首期开发建设正式启动。中新共同推动的首个政府合作项目中新苏州工业园区(China-Singapore Suzhou Industrial Park)成功推进。


苏州工业园区以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为开发主体,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中方财团由中粮、中远、中化、华能等14家大型企业集团出资组建,占股35%;新方财团由新加坡政府控股公司等联合组成,占股65%,园区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权负责。中央要求工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主动地、有选择地借鉴吸收新加坡发展经济和公共管理方面的合适经验。


从项目启动到1997年底,首期8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双边工作委员会、新加坡软件办和苏州工业园区借鉴办的组织架构基本搭建完毕,各项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中新两国也高度重视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中方视新加坡的发展模式能探索出自身开放合作的新模式,新方则将苏州工业园区作为验证自身发展模式有效性的“试验场”。


(二)合作调整期(1998年-2004年)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的快速推进中,也逐渐暴露出中新双方在合作架构、管理职责分配方面的缺陷以及管理理念、项目认识和实施难度等方面的认知错位。李光耀在其回忆录中曾悲观地将新加坡在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描述为“惩罚性试验” 。


1999年6月28日,中新两国工作小组就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实施股比调整达成一致,并签署《关于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有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确定于2001年1月1日起,将中方财团股比由35%调整为65%,承担起大股东的职责,这也标志着新加坡将工业园区的控制权交给中方。


凭借着优势的地理区位、相对高效的合作模式以及政策与资金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在十年内迎来快速发展,十年来经济年均增长45%左右,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994年的11亿元增至2003年的365亿元。2003年全区经济总量就达到了开发前整个苏州市的经济总量。十年内,苏州工业园吸引了包括52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内的15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制药、新型材料为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累计合同外资达到1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72亿美元。中新合作区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额为3100万美元,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为14.8亿美元。


(三)跨越发展期(2005年-2014年)


历经十年的发展,园区已谋划好完善的发展蓝图,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相继启动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和科技跨越计划,为后续转型升级奠定基础。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扩大10平方公里,为苏州工业园区推进自主创新和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十五周年,15年内,园区经济始终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2010年,园区在转型升级“三大计划”的基础上,又先后提出生态优化、金鸡湖双百人才、金融翻番、纳米产业双倍增、文化繁荣、幸福社区共“九大行动计划”,形成转型升级的完整体系。2013年,苏州工业园区确立了争当苏南现代化建设先导区的发展目标,全面实施镇改街道,高水平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开启了深化推进改革创新的新征程。2014年,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二十周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工业园区等8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四)发展转型期(2015年至今)


2015年,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举措,成为加快中国经济转型的有力一招。


作为中国开放合作的先行者,苏州工业园区也在探索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开发区产业高端化发展机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2015年9月底,《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 ,并要求苏州工业园区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苏州工业园区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苏州工业园区围绕着国务院在批复中提出若干要求,积极谋划发展新思路,探索出多项开放创新的新举措。


2018年5月,商务部向全国商务主管部门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印发《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最佳实践案例的函》,着重宣传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11项举措,并要求各方几何自身实际,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过程中参考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再次成为开放创新的“新典范”。2018年,商务部对我国的所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共219家)进行量化考核。主要考核行政效能、产业基础、区域带动、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方面。苏州工业园在对外贸易、产业基础、综合排名三个方面均排名第一。


2019年4月12日,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迎来25周年,李克强总理再次对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提出新方向,希望苏州工业园区立足特有优势,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推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与更高层次创新协调发展,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为推动国家迈向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苏州工业园区的新变化


(一)产业基础方面


近十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经济走势依然向好,地区生产总值以及第二、第三产业总体上保持上涨,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的生产总值、第二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产值分别为2570.27亿元、1432.95亿元及1136.06亿元,较2008年分别上涨156.64%、106.49%、271.47%。其中,第二产业增长趋缓,特别是2011年—2016年间,第二产业产值增长基本停滞,2016年后开始再次呈现增长趋势。第三产业总产值保持较快增势且与第二产业的趋势逐步缩小。

2013—2017年,从外资项目的产业来看,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在项目数与注册外资规模都占据主导地位,并呈现出下滑态势。而第三产业在外资项目中的占比不断增加,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逐步成为园区第三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产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增势最为瞩目。

(二)外资利用情况


作为中新合作共建的首个旗舰项目,苏州工业园区承担着吸收新加坡在利用外资方面的发展经验,25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凭借着大量涌入的外资,以加工制造为主导产业,拉动经济高速发展。但近年来,面对国际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反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兴起,加之地缘政治因素的涉入,外资企业的撤资意愿增强。反观国内,首次,土地、人力各方面成本的不断越升,外商投资在成本导向下有意向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其次,各级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园区不断加强引资力度,激烈的引资竞争也使得苏州工业园区的引资难度相对增大。


2008—2017年,苏州工业园区在外资利用方面总体趋缓,从外资项目数来看,2017年苏州工业园区外资项目数为275个,较2008年减少84个项目,其中2011年外资项目数仅达211个,跌至近, 十年的最低位。投资额方面,投资总额波动较大,2013年与2016年更出现16.89亿美元与11.04亿美元的低点。而在实际利用外资方面,2008—2013年间,苏州工业园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基本保持在18—20亿美元间,并呈缓慢增长态势。从2014年开始,苏州工业园区实际利用外资逐年减少,其中2016年下降幅度较大,较2015年下跌34%。

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苏州工业园区的主要外资来源包括香港、台湾、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国家,就各国别(地区)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外资项目注册资金来看,香港、台湾、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稳居前六位,且总体保持稳定。其中2017年,园区内的外资来源变化较大,美国与台湾在苏州工业园区的项目注册资金大幅下滑。

(三)对外贸易情况


2008—2017年,苏州工业园区对外贸易基本保持稳定,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贸易额跌至低点,其后进出口快速反弹并趋向稳定。贸易差额方面,2008—2011年间,苏州工业园区基本保持贸易逆差,2011年—2016年,出口额超过进口,实现贸易顺差,2017年,进口额在进出口总额中再次占据优势,呈现贸易逆差。2017年,苏州工业园区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57.8亿美元,增长15.5%;其中出口440.9亿美元,增长20.9%;进口416.9亿美元;增长10.3%。

从主要工业产品的出口情况可以看出,苏州工业园区的工业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为电子产品、机械器具及零件和光学、检测、医疗设备三类产品,2013年三类产品出口额占工业产品总出口额的91.3%,2017年则为89.77%。

结 语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国内最为成熟的工业园区之一,园区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产业结构的失衡、引资能力的局限以及单一的产品结构已成为制约园区未来发展的障碍。因此,如何破除发展桎梏,加速升级转型,成为摆在园区建设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园区自身的提升,同时还能为中国其他工业园区的下一步发展发挥示范作用。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依托经济走廊,建设工业园区平台为手段的产能合作也需要国内园区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