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19431902/回:0)40岁情感女作家的中年感言关于做人: 人最终的归宿,都是庸俗。 我小时候特看不起中年妇女,觉得她们庸俗又虚伪,一开口就是鸡蛋涨价了、熊亲戚又来了、你这个新发型好看(其实根本不好看)。 到自己也成了中年妇女,才知道人总是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 过去讨厌别人脸上的讪笑、讨好、怂、俗,现在全出现在了自己脸上,有过之无不及。 生活这把杀猪刀,最先杀的就是人身上的锐气、傲气、不服气,然后再给你抹上泥土味的庸俗气。
你心气再高,高不过粗粝的现实。 你骨头再硬,硬不过日子里的难。 王小波说:
锤来锤去,全都锤成俗人。 大体就以四十岁为界。 三十多岁,还有很多桀骜不驯、狂放不羁、硬着脖子不服的,过了四十岁,基本都被生活治理得服服帖帖。 服了,也俗了。主要有这么三种表现:
当然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庸俗,是成年人的最佳保护色,也是普通人的最优生存方案。 关于年纪: 我们都是没长大的中年人 时间这东西太奇怪了,你越盼着它快点,它越慢,小时候一个枯燥的午后都熬死人。 现在长大了,希望时间能慢点,结果它跑得飞快,一路狂奔就把你拽到了40岁。 一个人如果活80岁的话,那么大体上20年就是一季,过了40岁,人生就入秋了。 秋天应该是成熟的季节。 但说实话,我所深入接触的中年人,大部分成熟度都特别不够。 比如我,内心就始终还住着一个小孩子。 这个小孩,根本无法相信自己已经是个中年人了,所以不时表现出与年纪不符的天真、任性、过分矫情。 会买一大堆毛绒玩具。 会因为别人一句话耿耿于怀很久。 有时看着年轻人熬夜、喝酒、唱歌、各种浪,也忍不住跃跃欲试。 但人家熬个通宵,回去睡仨小时就满血复活,我通宵之后三天都半死不活。 心理成长追不上生理成长和年龄增长,可能是这个时代的通病。 我12岁的儿子比我都高了,路过低幼儿童的游乐区还是每次都想往里爬,被赶出来还愤愤不平。 小孩子不知道自己长大了,大人不想承认自己变老了。 每个人都在时间的洪流里,活得错综复杂。 关于中年危机: 有三个解决办法: 努力,知足,或者,认命。 所谓中年危机,说到底是事业或者钱的危机。 一个中年人,事业无成,钱也不太够花,才会有危机感。 那些事业风生水起、钱也用之不尽的中年人,是不会危机的,他们只会觉得天光正耀眼,人生正当年。 所以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想办法多挣点钱,或者努努力,让事业不断向前。 其次的好办法,是说服自己“现在这样也挺好,够吃够用了”,知足常乐。 努力和知足都不成,就只剩第三个办法了:认命。 我最近有一个感悟,就是:人在一定程度上得认命,包括整体命运和个人命运。 整体命运,就是所有人都是要走向衰老和虚弱的,这是自然规律,谁都得认。 个人命运,就是一个人此生所能到达的高度,是ta的天赋、成长环境、个人努力、所处时代……综合起来决定的,这个高度会有一个范围,但如果不是发生奇迹,人很难跳出这个区间。 就像鸭子有鸭子的活动范围,雄鹰有雄鹰的生命轨迹。 不出意外的话,最努力的鸭子也不如最没用的雄鹰飞得高。 就像我再努力,也红不成章子怡。 所以,我们不要过于苛责自己。不要一看到同学朋友亲戚如何如何了,就暗自苦闷,责怪自己不如人家。 因为并不是所有熟人都应该有类似的命运,人和人如此不同,盲目比较只会徒增烦恼。 之前也有读者问我:“我一听说亲戚混得特别好,就抓心挠肝,怎么办?” 我回他:“你不要知道那么多。” 少关注别人,更别瞎跟别人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没什么好比的。 我们只要好好努力,去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最高点,就无愧此生了。 关于脸: 哪有什么“不老女神” 女人比男人的中年危机多一项,就是脸。 现在社会有种不良现象,就是过分推崇“不老女神”。 娱乐媒体也不知安的什么心,整天说林青霞颜值巅峰,赵雅芝宛如少女,搞得我们普通女人都特别自惭形秽,感觉自己活成了垃圾桶。 但是仔细想想,这多扯啊,那俩女星今年都66了,都该过大寿了,再怎么天生丽质保养得当,也跟少女挨不上啊。 科学地说,人的颜值巅峰一般在24岁左右,使劲往后拖一拖,30岁也到顶了。到了40岁,那必然是要往下滑的。 世间根本没有不老女神。 “年老色衰”这个词很难听,但这是事实,咱得直面。 王菲有次参加活动,粉丝在旁边大喊:“你好美!”,王菲说:“还好美,都多大了都。” 这是真话。 不是说四五十岁就不能美了,而是这个年龄段,就别过分在意外表美了。 保养一下有必要,但不要整天盯着脸上那几根皱纹较劲。 咱可以拼精致、拼气质,但就别非得跟少女比紧致了,否则容易心情不好。 人得学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哪里厉害比哪里,这有点阿Q,但这是幸福之道。 如果有一天,你看着自己的皱纹和斑点,一点都不闹心,甚至依然觉得“我还挺美的”,你就赢了。 关于朋友: 新人进不来,旧人又在离开 你有没有发现,小朋友外表都挺不合群的,不太懂礼貌,也不会社交性微笑,但一遇到差不多大的小伙伴,他们瞬间就能搭起伙来,掏心掏肺地聊,欢天喜地地玩。 但我们中年人,就正好相反了。表面看着特热情,跟谁都能笑呵呵地聊几句,但心是贴着封条的,想掏你几句真心话,没门。 我经常在电梯里遇见邻居,一唱一和聊得特别热络,但出了电梯就不记得对方长啥样了。 中年人交朋友特别难。 第一,防备太重,心根本打不开。 第二,偏偏眼睛又很毒,谁有什么心机、猫腻,一眼就看出来了,看出来就忍不住离远点,很多朋友就这样疏远了。 新人进不来,旧人又在离开。 所以到最后,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反而没剩几个。 仅存的几个朋友里,也明确地分出档来: 能说心里话的,不能说的。能一起做点事的,不能做的。能借钱的,不能借的……安排得明明白白。 不过我倒挺喜欢“少而精”的状态,有时候三两知己,胜过万千人脉。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