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9337860/回:0)格局这种东西文:KESO 别的领域不敢说,但在互联网领域,企业家的格局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渐习得的。直到有一天封了神,大家拿他的语录当圣经读,一边击节赞叹他的宏大格局,一边仿佛在膜拜一尊天生的神,全然忘了神也是从菜鸟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亚马逊中国马云相关的图书有637本 我在亚马逊“图书”这个类别下随手一搜,包含“马云”的书籍就找出来637本。也难怪江南春会停掉他7岁儿子的卡通,只准他看一个节目——马云的演讲,如果不是为了跟马云套磁而故意拿儿子说事儿,这还真的挺能看出一个人的格局的。 马云当然是一个有大格局的企业家,但这个格局是逐渐形成的,而且一直在变化的。比方说,2003年阿里巴巴由B2B电子商务,忽然进入个人对个人的C2C市场,并不是因为马云看清了电子商务的大势,而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其一,C2C巨头eBay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大卖家,继续发展下去,C2C和B2B的界限将变得模糊,从而可能威胁到阿里巴巴赖以安身立命的B2B业务的根基;其二,2002年eBay控股了中国C2C老大易趣后,阿里巴巴所面临的威胁变得现实而且紧迫,如果不能早日抄到对手身后,就必定被对手抄了后路。 没想到eBay竟然不堪一击,仅仅打了三年,eBay就被彻底打出了中国市场,淘宝完胜。这一仗,实实在在地让马云上了一个大台阶,也是马云封神的开始。所谓格局,就是高度决定的视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eBay慷慨送出的,不仅是电子商务的市场和机会,还有撑起企业家格局的台阶和层楼。在更早之前,eBay跟日本雅虎也是打了三年,于2002年宣布退出日本市场。eBay总是扮演着别人格局的守护天使,精神可嘉。 前几天,Snap发布上市后的首份财报,令人失望的一季度表现,致使股价暴跌21%。我不知道这样的暴跌是否会打击Snap年轻气盛的CEO埃文·斯皮格的自信心,但可以肯定的是,斯皮格需要这种不太遂意的事情来筑高脚下的台阶,就像Facebook用铁一样的事实回敬他对Facebook广告的误判一样,这些打击对他个人和Snap公司的成长,都是利大于弊的好事。 在《那些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一文中,我曾经说过:“斯皮格肩负着投资者的期望,他可能压根不在意这种期望,但作为Snap的CEO,他确实仍然需要时间来证明这家公司的商业潜力。” 我觉得最好的一点是,即使遭到Facebook对Snapchat功能的赤裸裸的“山寨”,即使投行很担心这种“山寨”对Snapchat产生不利影响,斯皮格也并不将Facebook的竞争看作一个麻烦,对他来说,与其盯着别人的竞争,不如盯着自己的用户。“如果你希望成为一家创新性公司,那么当他人抄袭你的产品时,你会甘之如饴。”斯皮格笑道,“尽管Yahoo也提供了搜索框,但Yahoo无法成为Google。” 硅谷投资人、“PayPal黑帮”的老大彼得·蒂尔曾说:“我认为失败者是内心沉迷于竞争,整天被竞争所淹没,而忘记了其他更有价值东西的那些人。”这也是一种格局,在这种格局之下,由于执迷于竞争,陶醉于一场接一场的战役,即使有了丰富的经历,却依然难以找到向上的台阶。经历见长,年龄见长,格局不见长。 在中国,很多人听说过“竞争对手是我的磨刀石”这句名人名言,若有人将此作为人生信条,不用怀疑,他一定会陷入不断寻找磨刀石的迷思,一旦失去了对手和竞争,他就会无所适从。 前不久,在一场与华兴资本CEO包凡的对话中,王兴说:“战斗是永远的。只是从一个战场变成另一个战场,从一个困难变成另一个困难,当然也从一个机会变成另一个机会,总是有不断的变化,总是需要不断地往前。”斗,就是一种格局,它不仅是对待竞争对手的态度,本质上它反映着一个人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 学会用不争的态度对待世界,是另一种格局,更是一种智慧。让斗志昂扬的好战分子学会不争,挺难的,这还真不是有多少经历就可以办到的事。说实话,我就没见张小龙跟谁争过。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