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职场,风风火火、有着较强执行力的上司和员工无疑是有魅力的,这与一些行动力较强、办事迅速的急性子有着相似之处。因而有人认为,急性子或许比慢性子更容易成功。事实果真如此吗?性格是否在决定着你我的职场命运?急性子和慢性子该如何走好自己的职场之路?
“急性子”执行力或会更强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这是时下在职场中最流行的一句话。这是因为,如果缺乏执行力,便不可能有实际的力量朝目标奋勇前进,导致预期的目标无法实现,自然无法谈及竞争力。史蒂夫·乔布斯之所以被世界上不少人视作职场“偶像”,是因为他追求完美,追求极致,有超强的执行力和高效率,能把不可能的事变成现实。
说到执行力,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那些做事情风风火火的员工。一般来说,急性子的职场人行动力都比较强,对待工作任务反应迅速,对于一些突发情况也能及时处理和应对。他们通常具备以下特点:抓到机会就做,绝不瞻前顾后,错失良机;做事追求效率,有超强的执行力;遇到南墙,立即回头,另辟蹊径,绝不磨叽;看到不爽就破口大骂,沟通超级顺畅,更好带队伍;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相对而言,慢性子的职场人在执行速度上不如“急性子”。他们有时是为了考虑周详,追求最佳的结果;有时则花费太多时间思考或者不知道在干什么,从而少了行动魄力。
当然,“急性子”和“执行力强”之间并非画上必然的等号,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陈曦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急性子”有时行动快过思考,还没想清楚做成什么样才算最棒就已经“完成”了,所以结果未免会有点马虎,在准确度和细致度上反而不如“慢性子”。
中华英才网一份有关职场性格的调查显示,有近半数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有着数量相当的急性子与慢性子同事。家庭遗传、后天教育和所处环境的不同,都有可能造成一个人的性格或急或慢。在工作中,急性子与慢性子的表现也是各有千秋。
个性不同,分工不同
有这么一种说法:个性急躁的人做不好客服,他们无法静下心来面对絮絮叨叨的客户;而个性“悠然”的人则做不好公关,缺乏雷厉风行的执行力是最大的硬伤。即使同样是服务行业,工作性质类似,有时也因工作内容的不同而需要营造出不同的工作氛围。急性子和慢性子的员工由于其性格特点不同,在分工方面也会有所体现。陈曦告诉记者,慢性子的人或许更适合从事需要耐心、细致和聆听的工作,更适合节奏较慢的氛围。那些要求快速反应的工作则更适合急性子。找工作的时候,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的岗位,更容易做出成绩,自己也会感觉更快乐。
无论“急”或“慢”,心态要积极
无论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各有所长。陈曦认为,作为领导者而言,之所以大多喜欢反应快速的员工,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阳光的心态、积极乐观的态度、明确的目标和积极争取的精神。而那些负面情绪较突出的员工,是老板不喜欢的。因为性格很难改变,而情绪对行为有直接影响,有负面情绪的人往往给团队带来较多消极能量。在同事之间,无论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只要彼此志同道合,有类似的目标和追求,共同语言就会更多。
“人际交往,真诚是最重要的;还有诚信,信任别人,也能让别人信任自己;再有就是‘不自私’,做到完全的利他很难,但至少要做到不为自己的私利斤斤计较。”陈曦说。因此,不要总拿自己的个性“说事儿”,提升工作能力和职场情商,才是真正取胜的关键。
“慢慢来”VS“没时间”
职场犹如江湖,职场百态也由各路“江湖中人”精彩上演。哪怕只是一间小小的办公室,也能看到不同的风景线。同属市场部的职员,年龄也相仿,但阿May和小卓的个性却大相径庭,前者做任何事情都气定神闲,优哉游哉,后者则容易心急,对待客户总有大刀阔斧之势。
阿May说,曾经试过有一份订单要下午五点前呈递上去给领导审核,可是客户那边一直到中午还没有任何动静,她竟一点也不着急,不到最后的截单时间,她都绝不会打电话去催促客户。“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阿May说,“倒不如用焦虑的时间对合同多做修订。”
小卓的做事风格却并非如此。“每周一次的报单日,我几乎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焦虑。”她说,“我是一个急性子,总是恨不得客户一看到合同就能马上签,若签不下来,我就开始踌躇和焦虑,总觉得时间不多了,自己给自己压力。”因此,小卓每次见客户都尽量争取一次就能把订单“拿”下来。而工作效率远没有小卓高的阿May,订单的“质量”却略胜一筹。
她们都打趣地对记者说,无论老板喜欢的是“质”还是“量”,如果能取长补短,将两人的个性“捏合”一下就更好了。
学会“选择”情绪
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可以拥有两种性格:一种是与生俱来的个性,在生活中会随意展现出来;另一种则是在职场中历练和打造出来的“职场性格”。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不少企业女高管都是“双面人”——她们被称为职场“女魔头”,魄力和执行力之强大,令下属敬佩不已,然而脱下职业套装之后,她们却也能够很好地享受慢生活,与友人交谈时语速缓慢而温柔,丝毫没有工作中的压迫感。个性的“急”与“慢”,或许无法被转变,但“职场性格”却是可以在后天培养和改变的。
人生是一次曲折的旅行,如果走的过快,便会忽略沿途的风景,但如果走得过慢,就会浪费时光最终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因此,快与慢结合起来,才能走好人生之路。
我们正处在快节奏的时代之中,太慢的节奏会使我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如果节奏过快,会使我们身心俱疲。我们要学会该快的时候绝不拖拉,该慢的时候慢下来,将快与慢结合起来,才能适应时代。
慢,是一种认真执着的追求。
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哭成此书”。每一个字句,都经过他慢慢思考和斟酌,字字看来皆是血。没有他的慢,他的认真,便不会有这部旷世巨作。是慢的追求成就了曹雪芹和他的千古奇书。
纵观历史,数不胜数的文学著作,为人熟知的科学理论,都是文学家、科学家们耗费数年甚至一生才写出、发现。慢是一种对艺术和科学的不懈追求,慢是他们成功的诀窍。
然而,人生不能一直慢下去,该快的时候要马上行动。这就好比赛跑,只有快才能成功。
快是高效的体现,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有意义。
著名数学家欧拉曾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在此期间,他既要主持科学院的日常工作,又要进行科研工作,同时,还得去科学院的附属学院讲课,一人身兼数职。在这期间,他以惊人的效率在分析学、数论和力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欧拉用他的行动告诉世人,快节奏可使人完成数倍的工作,并有所成就。高效率的欧拉因为快,使他的人生更加充实有意义。
但人生不能一直快下去,该慢的时候不能快。最近流行的“中国式过马路”,体现了国人在高速时代过分追求快,无视规则与法律,同时图快的直接后果会威胁到人的生命。
快与慢应相结合,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懂得将快与慢结合起来的人是人生的智者,精力充沛的时候快一点,提高效率;疲惫的时候慢一点,品味一下生活,这样的人生才充实,精彩。
将快与慢结合起来吧,这是生活的哲理,人生的智慧,成功的诀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