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一剪梅
  • 积分:7934
  • 等级:专家教授
  • 2020/1/18 11:44:52
  • 楼主(阅:83701423/回:0)中国企业有没有想过:买美国,卖世界?


    当地时间1月15日上午,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在美国白宫东厅举行。双方达成一致,美方将履行分阶段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的相关承诺,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当中国企业看美国这个世界最大消费市场时,不仅仅要考虑向那里卖些什么,还应该考虑从那里买些什么。


    买回好的零部件、材料和技术,让自己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这就是“买美国、卖世界”。


    中国企业是否值得费时费力去美国采购寻源?


    一起看看,笔者是怎么说的……


    为什么美国是新产品的摇篮?


    回想起我90年代初到美国留学,感触最深的是那里真是世界人才荟萃。我最早住的是一个南方中小城市,就连当地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往往一个班也有1/3的外国留学生。这些留学生不仅来自亚非拉,也有不少来自欧洲等发达国家,而且许多都在本国学业和能力出类拔萃,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老师也一样,许多有声望的教授也来自世界各地。美国教育科研经费充足,就连二三类大学里的教授都有百万甚至千万美元科研经费。


    美国的社会机制和“美国梦”文化非常适合人才发展和技术及业务创新。美国企业家和高管在高收入部分所需支付的税收要比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低得多(一半以上)。试想,其他国家每挣100块钱只有50块属于自己,而在美国每挣100块钱80块属于自己,同样的人才,在哪里才更有干劲和创造力呢?


    在过去,美国的创业公司推动了人类在电能、汽车、通讯、航空和金融等方面的巨大发展,现在,苹果、谷歌、脸谱和亚马逊等公司也正在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这些公司许多都是由个人在自家的车库里干出来的。我在美国第一次工资外收入就是买了当地一个搞半导体器件的小企业股票,赚了几十倍。后来,这个来自南方小镇的企业成为纳斯达克著名企业。


    建议国内企业留意美国的新技术发展,目光不要仅仅在大城市或著名企业,美国的二三线城市的技术力量也非常强,小企业也可能开发出影响行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而且,二三线城市和小企业更愿意和外国企业合作,条件也会更合理。中国的市场潜力和资金优势,以及企业自身的实力,都可以吸引这些二三线城市和小企业。


    如何通过从美国采购在世界卖个好价格?



    华盛顿美国商会竞选期间高挂“就业与发展”横幅


    美国虽然只有世界5%的人口,但其购买力却占世界的近20%,而且购买的都是世界各国最好的材料和产品,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超级市场,目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市场规模上接近它。世界各国有了什么好产品、好技术,也都首选在美国推广。美国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却是第一大进口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美国对几乎所有主要贸易国都是贸易逆差。虽然这一点也被各届总统抱怨,但大多数美国企业和人民还是明白,正是开放的市场不断地为美国引来了世界最好的产品和技术,从而让美国的经济和人民获益。


    中国企业应该多花时间逛逛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超市,看一看有什么产品可以买回来,用在自己的产品上,让自己的产品价值得以提高:或是降低自身采购成本、或是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或是降低供应链总成本、或是提高自身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


    就像电脑如果表明“Intel Inside” (装有因特尔处理器)就可以卖更高价格一样,如果可以在美国市场上找到关键零部件,提升自身产品性能或质量,企业就有可能把自身产品卖个更好的价格。


    美国的“世界低成本”主要指哪个方面 ?


    美国人口不多,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现在驱车在美国东西海岸发达地区的郊野,你仍然会看到许多森林、草地、灌木丛保持在原始状态。这种资源储备在大多数国家只有在偏远地区才得一见。不仅人均,就是从总体上来讲,许多自然资源、能源和原材料的产量都位世界前列。


    近年来,由于美国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很大,再加上中产阶级收入萎缩,美国政府都把就业和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很可能适当放开对传统能源开采的限制,同时加大新能源开发应用的激励,使美国能源和原材料的成本长期保持较低水平。


    建议中国生产企业在美国采购寻源时,可以重点考察高耗能和原材料(如特种钢材、工程塑料、木制品等)占比例大的产品,这样更容易买到物美价廉的零部件和材料,降低自身产品的成本,提高质量和性能,在市场上取得优势。


    再有,来美国的人都会注意到,美国的社会和工业体系有非常好的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系统,可以有效地从世界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上回收能源和资源,这也是美国长期维持相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优势的一个有利保障。


    中国企业值得费时费力去美国采购寻源吗?



    芝加哥郊区的中小企业厂房


    和中国大型国企是国家经济命脉脊梁的模式不一样,美国的经济是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挑大梁。不但像能源、电信、航空、银行这些国家经济命脉的运营由私人掌控,就连有些监狱,或者如阿富汗、伊拉克这些战区的保安和后勤供应也由私人企业经营。


    一方面美国的许多巨无霸企业也是由中小企业发展而来;另一方面,美国中小企业本身也是提供就业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企业大了,自然就偏于保守和安于现状,这就是为什么柯达公司即使发明了数码照相技术,却不愿意把产品重心从胶卷转过来的原因,最后被挤压到破产的地步。美国中小企业在经济中挑大梁、社会认可、资金支持充裕,是美国一直保持世界经济和产品创新的引擎。


    美国和中国经济合作突飞猛进的前20年,主要由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领衔。过去,由于缺少国际化的经验,加上美国国内市场容量本身非常大,美国中小企业开发中国市场的动力不是很大。经济危机后,美国中小企业感到了世界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压力和“走出去”的迫切性,同时也受到美国大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的鼓舞,逐渐着手开发中国市场,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
    这些对于中国企业是个很好的契机:应该在寻找合适产品进行采购的同时,把目光从传统的跨国大企业适当转向美国的中小企业。这样,不仅可以在急切想与中国做生意的美国中小企业那里得到更好的商业条件,更高效地办事,还可能找到对自身业务更有针对性、更专业化的解决方案,更精准地采购合适的产品和服务,以最小成本、最高效率,最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文|杨文生








    侬好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