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73091853/回:0)参与中欧班列,欧洲还有什么好纠结的?中欧班列已经进入中东欧多年,然而很多中东欧国家仍然在寻找深度参与中欧班列的可能性,同时也在纠结于中西欧的蓝香蕉,三海(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黑海)倡议和中欧地区自己的新香蕉,这三者的相互合作与竞争,此消彼长。 “蓝香蕉”的概念,由法国地理学家罗格.布鲁内1989年提出,描述西欧工业与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带。 波兰不能只是一个中欧班列过境国家,必须提供中欧班列增值服务,波兰铁路运输副总裁RadosiawPacewiczg一直强调,波兰拥有中东欧地区最大的港口,众多大城市和工业也为中欧班列做强有力的支撑。 DB Cargo AG负责中欧班列开发的高级副总裁Carsten Hinne坚持认为,政治层面的联盟与合作同样重要,欧洲人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成长和应对区域外市场的竞争,目前很多国家还有“观望”的心态, 因此,有些国家加入了“一带一路”计划,而其他国家则没有,如果欧洲不以联盟形式参与,而只是双边协议参与,欧洲将失去其重要性。 “以联盟形式参与”,是欧盟支持派的一贯主张,他们希望欧盟作为统一体参与对外谈判、合作。因此当意大利率先加入“带路”备忘录时,就引来德法的指责。但这个问题非常复杂。简而言之,“欧盟”这个联盟,究竟是主张了德法两国的利益,还是能在西欧与南欧、东欧,在发达成员国与欠发达成员国之间取得某种程度的平衡? 虽然中东欧地区多年来一直被忽视,但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与中欧和东欧国家的贸易总额在2019年前四个月达到285.5亿美元,同比增长7.9%。该地区的战略位置使其可能在陆上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中东欧国家可以卖回中国的产品不如西欧产品那么受欢迎,但是汽车行业似乎是外部参与者中受益最多的行业。 近两年来,德国汽车产业始终面临着特朗普惩罚性关税的威胁。其实,受威胁的何止是德国?而是整个中东欧汽车工业,是德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斯洛伐克、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家布局的整个生产供应链条。包括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芬兰,也开始进入这个德国为首的欧洲汽车制造版图。 汽车工业作为中欧班列最主要的大客户之一,从众多汽车零部件,到宝马、沃尔沃乃至保时捷整车,还有业界所期待的电动汽车电池,这样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 中欧班列与中东欧地区的合作,本可以更加深入。但欧洲尤其是西欧等实际掌控欧盟话语权的国家与保守派力量,还需要有更加开放的心态。对于中欧班列来说,与西欧合作还是与中东南欧合作,区别并不大,更重要的是充足的货源,是多样的线路网络,是一项长期稳定、不被某个国家或者集团所轻易左右的市场服务。 ![]()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