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82582478/回:0)【国别报告】-德国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陆界与九国接壤,东邻波兰、捷克,南毗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国土面积357376平方公里。德国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人口大国。截至2016年12月底,德国全国人口8252.2万,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官方语言为德语,英语亦较为普及。 对外资的吸引力 宏观经济: 从投资环境的吸引力来看,德国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十大方面:强大的经济实力;较高的国际地位;高生产率;高素质劳动力;强大的创新能力;一流的基础设施;极具吸引力的激励机制;极具竞争力的税收政策;安全稳定的投资框架;高品质的生活。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2017年德国消费、政府支出、投资及出口(包括货物和服务)占GDP比重分别为53.2%、19.6%、20.3% 和7.6%。截至2018年4月30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对德国主权信用评级分别为AAA、AAA、AAA,展望均为稳定。 基础设施: 德国基础设施完备,在欧洲各国中名列前茅,铁路、航运、水运和海运发达,能充分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吸引各国投资者赴德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两德统一后,联邦政府对东部地区投入不断增加,该地区基础设施状况也大为改善。 德国电力资源相对充足,可满足德国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2017年,前三位分别是可再生能源(占33.1%)、褐煤(占22.6%)、石煤(占14.4%)。近年来德国先后关闭8座核电厂,目前还有9座核电站运行发电,计划到2022年全部关闭。德国与周边国家均有电力进出口网络,紧急情况下可通过调度别国电力缓解本国电力紧缺,该部分约占总电量的6%。 中德经贸: 2017年,中国连续第二年保持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中德双边贸易额为1681亿美元,同比增加11.1%;其中,中国对德国出口711.4亿美元,同比增加9%;中国自德国进口969.5亿美元,同比增加12.6%,中方逆差258.1亿美元。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2017年,中德双边贸易额为1867.6亿欧元,同比增长10%;从中国进口1005.7亿欧元,同比增长2.1%,对中国出口861.8亿欧元,同比增长6.8%,德方逆差177.3亿欧元。2017年,在德国出口市场中,中国排名第三,占6.7%;在进口来源地中,中国排名第一,占10%。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中国企业在德国新签承包工程合同456份,新签合同额7.4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36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887人。新签大型工程承包项目包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承建德国电信;天顺风能(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德国VESTAS风能项目等。 外国投资优惠政策 根据德国《对外经济法》规定,外国投资者在德国投资享受与本国企业一致的国民待遇,因此中国企业在德投资时,能享受到欧盟、德国联邦政府及各联邦州政府制定的涉及地区、就业和科研等不同领域的政策优惠,包括为在德国的外国及本国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活动提供补贴、低息贷款和担保等优惠条件。这些投资促进措施中相当一部分直接以企业的投资活动为资助对象,通常只适用于部分地区,并由州政府负责具体实施,如选择和审批项目、监督受益人遵守规定及确定促进重点等。欧盟和德国联邦政府只负责制定框架条件和提供资金,并发挥协调和监督作用。 投资合作注意事项 近年来,中资企业到德国开展兼并收购逐年增多。企业在并购中应特别注意:德国拥有发达的市场经济,无论法律体系、市场体系还是技术标准体系都很健全。中国企业赴德国投资,不仅要看到市场机遇,还要针对进入德国市场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充分准备。遵循规律、依靠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德国政府各项优惠政策。贸易方面,德国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秩序规范开放,近年来中德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但在德国开展贸易的中国企业仍须熟悉并适应当地贸易环境,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拓展业务。注重产品质量、合理利用商协会拓展贸易渠道。承包工程方面,基于市场经济制度和贸易自由化政策,德国建筑市场原则上对外开放,但实际上主要是对欧盟成员国开放。德国建筑市场主要被外国建筑公司瓜分,德本国企业由于项目成本太高而很少在招标中中标,在竞争中远远落后于法、英、意等国企业。欧盟以外国家企业进入德国承包工程市场,在公司注册、招标资格、人员进入、技术壁垒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对赴德国开展工程承包的难度,中国企业应做好充分思想准备。要认真研究德国市场需求以及技术标准等,做到量力而行。 ![]()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