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89534881/回:0)叙利亚重建:一位企业家对叙利亚战后重建市场的调研评估报告2019年9月,驻叙利亚使馆经商处就中国企业参与叙利亚战后重建,开展贸易投资合作情况与部分在叙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沟通交流,获得了企业家们很多真知灼见。这些信息对今后进入叙市场的企业家们将会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十分珍贵。为尽量保留沟通信息的“原汁原味”,我处对文字初步整理后,报供国内有关部门和企业研究参考。 一、叙利亚市场现状及前景预瞻 因叙利亚工业体系受限,加上欧美制裁影响,市场商品结构不全,缺口较大,而且因为叙利亚外汇储备有限、流通不畅的原因,市场自我调节能力弱。目前随着政局的日趋稳定,流落海外的叙利亚中产阶级陆续返回,将进一步的推动整个市场的消费。加上后续可期望的重建市场,中国商人、中资企业完全可以在叙利亚有一番作为。 从中国商品(小五金、小型机电工具、家居建材、日常用品等)在叙销售价格看,普遍是国内价格的3~5倍。销售模式一般是大商家以进价的2.5~3倍批发各下游商家,下游商家以4~5倍的价格零售,单项价位较高的机电产品、农业机械也相当于在国内的两倍左右。 大约有2千名叙利亚人长期往返于中叙之间,不少人在浙江义乌、广州注册有贸易公司或办事处,少数大商户在中国置办有产业。这些人业务主要集中在小商品、五金机电、灯具、服装原料、家具用品的进口上,并且业务做的都不错。拿老城区某一灯具批发零售商业务来看,他每年需从中国进口上百万美元的灯具,年利润应该在大几十万美元。部分商户已经有了较强的商标意识,在订购中国商品时,通常会明确生产商在包装上标注他们的商标。正因为这个群体的活跃,上述商品类型中国货市场占有绝对地位。同样也因为这个群体在采购货品过程中,目光更多的盯在最廉价的层次上,甚至很多是残次品、淘汰货,所以部分消费者对中国产品质量颇有微词。 这也是有些商户反映进口许可经常变化的原因之一。同时为了促进本土企业落地,叙政府在进口成品和半成品之间关税也悬殊很大,配件和半成品关税可能在3~5%,但成品关税就可能在25~30%了。所以很多商家通过进口配件或半成品到叙利亚来组装或加工,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且赢得市场保护,还有些商家通过借道伊朗,利用伊朗商品进入叙利亚基本免关税的优惠进入市场。目前市场上的汽车、空调、摩托、电动车等商品很大一部分是以这类方式进入的。如汽车有东风、摩托有珠海宝隆、空调有美的等。 自然而然就出现了所谓的“灰关”和走私现象,叙黎边境、约叙边境走私现象较为普遍。这也是中资企业在叙经营过程中得面临的竞争压力。 政府项目渴望的是友邦援助和贷款融资,私营开发商期待的是和中国企业合作。前者政府负债过重、缺乏造血功能,也没有更好的质押,再加上政府尚没有集中精力投入到重建工作中来,所以两三年中更多的只能停留在方案上。房产开发合作本是个好项目,因为房价售价与商住地价比要比国内明显高。房价中心城区高达3万人民币左右每平米,远郊也能达到七八千人民币每平米,而远郊商住地价格约一百二三十万元每亩。而且商品房、商业楼刚性需求很大,现在大马士革主城区房屋租金很贵且供不应求,房租年租金与房价占比达百分之七、八。表面看起来担心居民的购买力不足,但其实在叙利亚能买房的中产阶级群体不小,加上海外回流群体,往往是开发商楼还没盖起来,就已经出售得差不多了。但目前和当地开发商的合作面临一个很大的风险,一旦当地合作方违约,通过何种途径能有效保障中资企业的权益将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你想单独买地开发,主城区附近基本没有国有土地了,私有土地要么没有商业许可,要么就是要求合作。所以土地性质的变更目前摆在中资企业面前也是一道没那么容易迈过的坎。 叙市政部门、石油工业部门、电力部门基本上每月均会有采购招标项目,但因为甲方能支配的外汇极其有限,一般采取支付本币的方式招标,所以尽管货源地很大一部分在中国,但因甲方通常都被列入了制裁名录,在目前汇路不通、持续通胀的形势下,必须有叙本土企业做代理,加上评标议标时间过长,中资企业普遍热情不高。即使有些国际公开招标(外汇支付)的项目,参与者不多,主要源于对甲方支付能力的担忧和甲方不负责资金通道的安全。而且这一类采购招标项目利润并不高,往往是“干着走私的活,挣到的是平常的利润”。如果再有不清楚叙利亚市场的中资企业瞎掺乎,那就更不得其所了。 叙利亚人有个习惯,不管你怎么多次要求把整个需要的工作流程完全端出来,他总是那样大包大揽的说得很简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偏差。我在前三个月的工作中,基本上每一件比较繁琐重要的工作都会冒出其它枝节来。我曾经到银行办理保函,经过多次与银行经理公开、私下的沟通都觉得没问题了,但到具体当日办事还是出现问题。所以建议国人在叙工作一定得有预案、得有提前量。 2、叙政府尚未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重建、招商工作上来,既没有明确的招商政策,更没有统一的对接平台,各渠道反馈的信息不一致,各种手续繁琐,耗时过长,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我第一批货品入库卸货过程中,最少8个以上的执法部门光顾,还好我完全规范合法,再加上这本中国护照,才算安然自在。
梅开腊月别样红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