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东盟制革企业和皮具生产商正在扩大其生产规模,制鞋业逐渐崛起,新的鞋业市场正在成型,东盟国家大量进口中国制鞋皮革、辅料配件、制鞋和皮革机械,为鞋材、鞋机等企业提供了市场机遇。
中国与东盟皮革及制鞋行业贸易、投资简况
2019年5月,中国—东盟鞋业行业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中国皮革协会名誉理事长苏超英就中国与东盟皮革行业贸易、投资近况进行了分析。
2018年,中国半成品革对东盟国家进口量达9.14万吨,占半成品革进口总量的13.9%,同比下降10.5%;进口额达9671.28万美元,占半成品革进口总额的7.4%,同比下降1.2%;2018年,中国半成品革对东盟国家出口量达5292.82吨,占半成品革出口总量的46%,同比增长137%;出口额达1328.78万美元,占半成品革出口总额的33.3%,同比增长62.4%。
2018年,中国成品革从东盟国家进口量达2.31万吨,占成品革进口总量22.4%,同比下降18%;进口额达5.26亿美元,占成品革进口总额的28.8%,同比降低8.2%。2018年,中国成品革对东盟国家出口量达2.48万吨,占成品革出口总量的54.3%,同比增加28%;出口额达2.83亿美元,占成品革出口总额的48.7%,同比增长18.2%。
近年来,中国制鞋企业在加速国际化的进程中,从东盟国家受益良多,2018年,中国鞋业从东盟沿线国家进口额达26.95亿美元,占鞋进口总额65%,同比增长27.5%;中国鞋业对东盟国家出口额达32.36亿美元,占鞋出口总额7.3%,同比增长3.9%。近五年来,中国鞋类产品从东盟国家进口额持续增长,高额占比和增速可见中国制鞋业贸易上对东盟国家的倚重,以及东盟国家与中国制鞋业紧密的联系。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皮革企业特别是很多知名的品牌企业积极响应倡议,抢抓机遇,加速国际化进程。其中,制鞋企业是中国皮革行业中“走出去”的先头兵。奥康、特步、康奈等企业都在东盟地区开设了专卖店。2014年,奥康集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升级海外市场战略,当年12月,奥康第一家海外门店Aokang Royal city专卖店在当时越南河内最大的商业中心Vincom Mega Mall开业,延续国内奥康国际馆模式,执行多品牌运营策略,涵盖奥康、康龙、红火鸟等品牌,涉及鞋类、皮具及相关配饰。
至今,奥康在越南携手Vincom、AEON、LOTTE等商场,开设25家专卖店,包括16家奥康国际馆、3家奥康单店、5家康龙专卖店以及1家奥康代理品牌葛天那专卖店。经过几年运营,已成为越南销量前三的皮鞋品牌。 而另一个运动品牌特步集团也在锲而不舍地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其海外目标市场主要聚焦亚洲,辐射全球,目前东盟地区在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展业务,包括东盟地区在内其海外店铺共计120多家。特步海外在品牌、产品、渠道、营销、人才等方面将国际化和本土化紧密结合,致力于实现民族品牌的国际化。
据调研表明,中国皮革企业对在东盟国家投资基本持乐观态度,已投资的企业对目前的投资状况表示基本满意。中国皮革企业已投资或较为感兴趣的投资国家包括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在东盟国家投资以设立全新的独资制造公司为主,部分企业也采用兼并/收购外国资产或公司等方式进行。中国皮革企业在东盟投资看中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在东盟经商的成本比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投资办厂或设立办事处是皮革企业挖掘“一带一路”国家商机的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尤其是近几年来受到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企业通过多元化布局来减轻运营风险,平衡控制成本尤为重要。特别是中国作为鞋、箱包产品世界出口大国,由于成本不断上升,加之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带来的压力和风险,诸多国际大牌也给其代工厂施压,要求在其它国家开设生产线。
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的关税优惠让皮革企业“跃跃欲试”。一些参与调研的企业表示:“东南亚国家的普惠制关税很有优势。比如中国的鞋类产品出口到欧盟要缴纳关税,而同样的产品从柬埔寨和缅甸出口到欧盟则可享受零关税,差异非常大。”毋庸置疑,越南、缅甸、柬埔寨已经成为皮革企业往东南亚转移的热点国家,近年来兴建了一批鞋厂、制革厂。鞋业代工巨头宝成集团2018年宣布,集团旗下缅甸Myanmar Pou Chen厂,将启动第3期计划,扩大生产Adidas运动鞋,目前Adidas月产能已超过40万双。
为配合扩厂,缅甸厂的股本已增资至1.3亿美元,等3期启用后,该厂最大月产能,可达90万双。此外,集团除了已设立印尼Cianjur新厂,生产Nike运动鞋,成为集团印尼第4座制鞋厂外,也持续扩大旗下Pou Chen柬埔寨(Cambodia)公司制鞋产能,增产所罗门(Salomon)鞋,目前柬埔寨公司股本,已增资至7,100万美元。宝成集团还表示:“缅甸厂目前累计投资额达1.2亿美元,专门生产Adidas运动鞋,月产能由2019年初的40万双,再逐步扩增至50万双。”
集团旗下缅甸厂生产的Adidas运动鞋,外销欧洲,可享有免关税优惠,是缅甸厂的生产优势。该集团还表示,2018年上半年旗下各制鞋基地产量占比,分别为越南46%、印尼37%,中国大陆15%,及其他地区2%(含缅甸、柬埔寨及孟加拉等),待缅甸厂及柬埔寨厂扩产效益逐步显现之后,集团在其他地区制鞋产量占比,可拉至3%以上,甚至更高,有助于集团营收的增长。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皮革企业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的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呈现复杂化趋势。比如,某些“一带一路”国家政局不稳、工人罢工、产业保护、腐败问题、渠道建设的滞后、文化融合的困惑、国际化人才的稀缺、外汇服务与实际需求的脱节等等,都给企业带来了一些困扰和损失。根据调研,企业集中反映的在东盟国家投资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还包括以下几点:
台资企业作为最早一批在越南办厂的企业,很多老板提及越南的罢工问题都心有余悸。此外,东盟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给投资方带来了新的压力。据中国皮革协会的调研显示,2018年越南基本工资调涨了6.5%,而此前每年都有较大涨幅,从而对中国厂商带来较大成本压力,此外,一些国家的腐败问题也给中国皮革制鞋企业的投资带来困惑。就中国企业自身来说,国际化人才的缺乏也是中国皮革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的一个难题,一些复合型的人才更加青睐金融业、IT业这些新兴产业,而不愿意进入制鞋这样的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此外,产品如何适应当地市场,把品牌“本土化”也是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需要亟需考虑的问题。
与海外投资配套的外汇服务跟不上需求,也是企业反映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目前金融机构涉及企业的外汇服务品种稀少,企业跨国经营中多个关键环节,比如海外办厂、兼并外企、跨境兑换、国内结算等,能够得到的外汇服务稀缺,且与实际需求相脱节,抑制了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企业家希望相关金融机构能够给“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跨国金融服务。综上所述,中国皮革企业对在东盟国家投资前景非常具有潜力,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中国、东盟双方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往来,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