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牡丹
  • 积分:12609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8/10/27 13:50:52
  • 楼主(阅:77361589/回:0)这8个决胜因素成就今日美团【下】


    以客户为中心


    长期有耐心


    跨界的公司,不是以商品(包括虚拟商品)交易为中心,而是以客户为中心,根据用户需求延展、迁移业务。相应的,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交易频次不断提升。


    美团招股书里,有几组数据值得关注,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美团业务边界不断延展,增强了用户粘性,在平台上呆得越久的用户交易频次越高:


    2010年至2013年全部年度交易用户去重之后,50.4%于2017年依然是美团的用户;2016年交易金额的78%来自2015年年度交易用户的重复用户;2017年交易金额的82%来自2016年年度交易用户的重复用户;2015年到2017年,交易用户人均每年交易笔数分别是10.4笔、12.9笔、18.8笔;自2013年起使用美团的用户在2017年进行29次以上的交易;自2017年起使用美团平台的交易客户于2017年进行约9次交易。


    用户消费的迁移,取决于平台能否做好每一个环节。美团原本有很强的本地消费属性,酒店旅游业务却有很强的异地消费属性。陈亮负责酒旅业务,琢磨能否顺利切入异地消费市场,他选择了丽江、大理做实验,这两个旅游目的地美团没有本地客户。团队一开始心里没有底,但促销活动做起来,量涨得很快。


    究竟是什么人构成了丽江酒店的消费?


    结果他们发现,呼和浩特客户居多,美团上呼和浩特当地酒店消费份额比较高。这让陈亮意识到,本地消费做得好的城市客源自然选择了异地消费,本地住宿可以迁移到度假场景。一个点做好了,另一个点增加供给,就能慢慢把需求串起来。


    这再次验证了一点,以客户为中心,做好客户体验的正确性。自然,一家公司必须分得清楚谁是自己的第一用户,谁是第二用户。


    大概在2010年底到2011年春节前,美团内部总是开会讨论各种矛盾。他们发现,矛盾的本质是,大家不知道是该在给商家提供基础服务上,尽量让消费者满意,还是在给消费者提供基础服务上,让商家满意。当时的冲突就是代表商家的一方希望优先满足商家,代表消费者的一方希望优先满足消费者。 


    王兴开会讨论确定了基调,先有消费者才有商家,不是有商家就一定有消费者,消费者比商家重要,确立了消费者第一、商家第二的排序。


    排序确立后,立即出了一件事。美团和某品牌曾经推出过29元购买50元代金券的促销活动,但事后商家拒绝履行。美团返给所有参与该活动消费者每人50元,相当于美团网补足差价,兑现对消费者的承诺:你花29元就能吃到价值50元的冰激凌。


    以客户为中心是从成立开始至今,王兴一直在强调的。随着美团长期的发展,公司处在一个复杂而机会巨大的生活服务业市场,这需要他们保持巨大的耐心。在2017年初的战略沟通会上,王兴提出了「两心」:以客户为中心,长期有耐心。


    王兴说:「我要反反复复强调长期和耐心的重要性,就是时间维度的重要性。」早几年,王兴曾在内部反复给员工讲:「你对未来越有信心,你对现在就越有耐心。」


    创新先小步快跑


    再迅猛扩张


    2012年12月底,王兴担心下个阶段会出现本地生活服务的新模式,干掉团购。从微信会员卡这些产品里,他感到了威胁,决定成立创新产品部,由王慧文牵头,他拉上前美团外卖全国业务负责人、现水滴筹创始人兼CEO沈鹏,筹备了10个人团队,团队由产品经理为主,加上个别工程师构成。


    他们画了一张消费者从想吃饭到吃完饭可能产生的各种场景全图谱,思考哪个节点有商业机会。最开始,他们老想着衔接团购业务做开拓,没有在图谱上找到真正有爆发力的商业机会。从2012年12月底折腾到2013年6月,这个部门不断推翻重来:如果一个商业模式不能快速形成规模效应,就不能形成「721」的市场格局(第一名占据70%的市场份额;第二名占20%;其余所有瓜分剩下的10%。),公司就会活得非常辛苦。


    这个创新部门像雷达一样扫描,发现饿了么。过去很多人做过外卖,都没做起来。王兴有一句话:「一个行业某个关键要素产生5到10倍变化的时候,行业可能有百倍的爆发。」外卖没做起来的关键要素是智能硬件技术普及程度不够。这个问题在2013年不再是问题了。


    9月美团外卖立项,花了1个星期开发产品,在当时美团总部所在北辰泰岳大厦发传单测试。立项没有一个月,淘点点上线外卖。这更坚定了他们试验外卖的决心。从10月到12月,美团外卖一直在商圈实验,前两个月饿了么没有进来,美团外卖订单一天几十单;第三个月饿了么来了,双方PK,美团外卖做到一天200单,饿了么几十单。


    当时产品特别粗糙,软件不能自动接单。外卖团队从美团客服借来几个员工专职做外卖客服,在后台看到用户下单后电话通知商家接单。公司也没有上传门店信息的后台,靠excel上传。地推白天和商家谈完合作后,回到公司上传门店信息,一个门店要几十分钟,不得不熬夜加班录入菜品。


    王慧文说:「早期业务需要做得尽善尽美才能发展起来,证明趋势没起来。真正趋势起来的时候,共同特点是产品很糙也能快速获得消费者认同。机会来了你就要勇于投入,而不是缩手缩脚。」


    一旦验证模式成立,美团就迅猛推广。不具备先发优势的美团外卖在2014年平均1.5天开拓一个城市。「后发优势要体现在扩张上,我们必须快速跑马圈地。」沈鹏说。


    铁军秘诀:


    三观正、上升空间大


    很多互联网公司信奉的创业哲学是「做轻资产」。美团恰恰相反,无论是团购还是外卖,美团的地推团队是出了名的强悍,这帮助他们在线下构建起强大的护城河。而线下护城河一旦建立,对于线上以及延伸业务的跨界发展来说,就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大规模地推团队的管理上,王慧文总结出来的经验是:第一,组织架构要正确;第二,目标要正确;第三,执行要快。


    不过,也许远不止如此。除了制度以外,还有精神因素能让这些年轻的地推热血沸腾。


     


    ▨ 首先,三观正。


    最简单的是,数据别弄虚作假,真实的成绩会带来强烈的荣耀感。


    美团外卖2014年和饿了么打仗,日均订单量都冲到八九十万单。谁先冲上百万单,在振奋士气和公众品牌推广上是有价值的。2014年10月8日(周三),饿了么公布过百万单。该周末,美团外卖订单是98万单;第二个周末是99万单。


    结果数据出来是,99.9万单。很多人说,咱们能不能说自己过百万单啊?都两周了,再没过大家多丢人啊?内部讨论的结论是,还是得实事求是。


    2015年年底,冲击300万单的时候,又出现这种情况,第一次还差1万单,第二次还差1000单。这时候团队已经扩大到5000人,很多人没有经历过冲击100万单的事,于是又拿出来讨论,为什么我们不能说已经冲到了300万单?最后的结论照旧:实事求是。


    「我们不能忽悠,必须通过双手拿到结果,而不是用嘴拿到结果。如果每次都差一点,你吹牛实现了,我相信这个团队未来面对任何事情都不会全力以赴。」沈鹏说。


    其次,个人上升空间大。


    高速增长的业务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相辅相成。2014年,为写《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一书,笔者走访了不少基层员工,譬如安德顺当年是团购业务川渝城市经理,现在已经是美团到店餐饮交易销售部CBD大区经理。


    技术驱动


    王兴始终是一个相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人,即使他在做美团网这门看起来很重、很笨、需要两条腿跑的生意。他说:「通常这个行业,科技价值短期体现不出来,但长期来看,多数人低估了科技在其中的价值。」


    2013年,美团财务部门的人去杭州开会,参加会议的也有一家同行的人。美团财务部30人左右,同行那边70多人,但美团的交易额是其同行的8倍,这说明美团依靠强大的技术,以更少的人力成本超越对手。


    这种技术驱动的理念在外卖、酒旅业务延续下来。招股书披露,美团技术人员已经超过1万人;美团外卖的智能调度系统可以根据骑手实时位置进行订单最优匹配,高峰期每小时执行约29亿次路径规划算法。


    酒店业务快速扩张中的问题,也依赖于技术解决。销售希望拿到更多的房间,不过房间数量一多,管理房态的频次就降低,以前一天问两遍酒店有无空房间,但现在只能问一遍。但酒店可能是下午2点有房、6点没房。美团酒店预订中心团队,花了半年时间用自动系统替代人工。为了解决商家及时确认订单的问题,美团采用自动语音,百分之三四十的确认信息通过自动语音发出,80%客户在5分钟内收到确认短信。


    这些事情,多加一点人手也能解决问题。但每件事都这么解决的话,团队会越来越膨胀,也不能把事情解决得更好,起码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不忘初心


    采访王兴,他说:「我相信科技改变世界。」


    这是他创业的初衷,这也是为什么美团始终以技术为驱动力的缘故。


    王兴老家在福建龙岩,从小喜欢科学。他逃课去爬火车,老师批评他顽皮,他说:「我在研究蒸汽机。」小学五六年级,他和伙伴一起接触无线电,做录音机、功放;中学,他们一起读艾柯卡、盖茨、戴尔的书,尝试创业卖调制解调器,讨论《未来之路》描述的信息化前景。


    《数字化生存》是王兴的互联网启蒙,书中说互联网的本质是移动比特比移动原子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王兴的父亲做水泥生意,在龙岩最早一批购买电脑。1995年,王兴通过拨号登录广州的BBS,浏览别人的留言,奇妙的互联网世界就在他眼前开启。


    1997年,王兴到北京读书,清华BBS让他感觉「整个世界就在自己指尖上」。王兴也曾读过《人性的弱点》《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但这些书他再未看过,因为「成功学能达到的高度是有限的」。他的梦想不是「成功」,而是来自于他对科技的信仰。从做功放开始,他就「对结构感兴趣,从根本上相信这个世界的运转是有道理的」。


    「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说很多事情回头看才能把点连起来。从我最早对电脑感兴趣、学编程到后面出国,这些经历共同影响了我的选择,去创业。」王兴说。







    热爱生活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