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89214814/回:0)论公司的大企业病企业病”不是只有大企业有,很多公司都一样会存在。 这种问题实质是一种“失控性成长”。就是说,企业在追求成长与管理扩张中,由于不懂得系统的、长远的、实事求是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盲目与混乱,而导致一定程度的管理失控。久而久之,便会积重难返,给企业带来大麻烦。
管理过头 大企业信奉“管理出效益”,我们的很多中小型公司老总和领导层,要么是从大企业出来的,要么是盲目崇拜“大企业的管理模式”,所以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也是照搬大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比如让营销人员每天都在填写各种报表,参加各种培训考试,使得营销人员根本没有任何时间、精力、心情去从事真正的营销工作,最后到了月底,业绩惨淡得要命,回头追究原因,肯定是营销人员素质太差,培训不到位,管理还需大力加强。 最后,公司进入死循环!再比如:让研发人员天天早晚开例会,随时参加各种探讨会或者交流会,沟通学习心得体会或者管理经验,最后将我们的研发人员变成“办公室主任”,天天在办公室看报纸,学习最新管理经验。 机构臃肿,不赚钱的人太多 由于以前在设计组织结构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照搬大公司架构,使机构逐渐变得臃肿。 这些问题表现在:部门设置过多,层次增加,多重领导,流程繁琐,二线人员人浮于事。导致不赚钱的人太多,且职责不明,审批繁杂,行动缓慢,效率降低,内耗严重;并且高层所获信息失真,反应迟钝,管控弱化,执行走偏。 管理赶时髦 前一阵子,一些创业公司连盈利模式都没找到,生存问题也没解决,就烧着投资人的钱,追求某些大公司提出的时髦理念,不打卡,不考核,豪华办公,健身娱乐空间设置,但最终下场很惨。 如果管理者不明白管理真谛,不能理论结合实际,那些时髦管理观点只会迷乱经理人心智,徒增管理成本,带来管理混乱。 兔子窝文化 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认为,他的企业内部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兔子”,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兔子人缘好,讨大家喜欢,但它不出业绩;兔子最爱繁殖,比谁都爱繁殖,不停地繁殖,找同类,生出大量小白兔,形成兔子窝,霸占着岗位、资源和机会。如果一个公司大量核心岗位被兔子霸占,形成了‘兔子窝’文化,就失去战斗力,失去市场机会。” 因此,史玉柱要在巨人内部做出改革,提升人员效率。“赶走老白兔,把这部分股票再发到别的狼身上。把兔窝变狼群,核心是把每头狼的利益与公司密切相关。” 形成兔子窝文化的公司,往往是老好人多,南郭先生与害群之马得不到淘汰;员工缺少激情,工作效率低,得过且过;遇事找借口,缺少责任心和担当;跑冒滴漏,到处埋雷。 雷锋得不到奖励,受冤枉的人没有人为他说话,人才得不到重视,就会劣币驱逐良币,使真正有激情、热爱事业的人才流失掉。 浮躁扩张 (1)投机式扩张 这种创业公司什么业务什么钱都想赚,没有专注,没有好的商业模式。盈利难持续,生存不稳定。 (2)分散式扩张 业务专注,但没有形成核心团队,缺成熟与好的商业模式或全面平衡的专业能力。市场分散、狭小,没有资源集中的优势及竞争优势。 (3)葡匐式扩张 比较重视核心团队建设,有一套开发与激励及管理核心人才的机制。但缺乏强有力的商业模式上的优势。过早地多样化、多元化。 (4)爆炸式扩张 这类企业在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及风险管理上存在致命隐患,最终导致高速增长失败,大起大落,甚至倒闭。这类失败主要有以下几种:资本构成不合理, 短融长投;存在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或诚信问题;遭遇意外攻击性事件及媒体大肆炒作;合伙人争端。 (5)膨胀式扩张 指那些融资快、人员扩张快但销售与利润增长 (因为盈利模式有问题) 没有相应跟上的方式,如烧线模式。 所谓“大企业病”,其实企业的初衷是好的,想要发展,想干大事,只是过程有点走歪了,姿态有点变形了。 在企业成长中“大企业病”在所难免,但也不可怕,只要管理者们学习正确的价值观与系统的管理理论,坚守理想,经常复盘,经常反省,就能够实现自我调整、自我纠偏,最终回到正确的路上。 ![]()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