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75101051/回:0)夏惊鸣:文化怎么起作用?就是“用”在起作用【上】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很多人会把企业文化想得很神秘。有的人甚至会联想到宗教,比如,有人研究美国之所以这么发达,是因为有新教文化。还有个段子讲,世界上最好的商业模式是庙宇,大家磕着头自动把钱送过去。这些说辞把企业文化搞得很神秘,让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神秘的存在,把它找到之后,企业的员工就自主自发、积极进取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企业就会持续成功了。难道企业文化是这样的一种存在? 其实,我们要正确的建设文化,让文化发挥作用,恰恰是破除文化的神秘。企业文化没那么复杂,很简单,也是一种常识,把几个问题想清楚之后,自然而然就理解了。 第一个问题:企业文化有没有用? 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文化有用,非常有用,几乎是毫无疑问的。我在很多场合问大家的时候,几乎得到一致的回答:企业文化有用! 第二个问题:企业文化到底怎么起作用? 有人会说,企业文化会凝聚人、激发人、培养人、塑造人等等。这种回答还是似是而非。如果再问一句:那企业文化到底怎么样凝聚人、激发人、培养人、塑造人呢?我们就会发现,这本身是企业文化起作用的结果,还是没有回答企业文化到底怎么起作作用。 我认为,企业文化要起作用就是一个字——“用”。你用它,它就起作用;你不用它,它就是狗屁,就是墙上的废话,就是书上的废话。 怎么理解这一点呢?举一个例子,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70多岁出山拯救日航,他用半年的时间将申请破产保护的日航扭亏为盈。很多人很奇怪,认为稻盛先生一定有什么秘诀。所以有人问稻盛先生:你是怎么做到半年之内让日航扭亏为盈的?稻盛先生怎么回答,就讲了一句话——我只是用了我的经营哲学。经营哲学就是稻盛先生所讲的经营哲学12条,也就是企业文化。稻盛先生进入日航后,花了两个月时间,让日航所有的干部进盛和塾轮训,理解经营12条。后面就用这12条,让日航起死回生。 他是怎么“用”的?比如在开会的时候,遇到问题,大家开始扯皮推诿——这是其他部门的事,这是前任留下来的事等等,不关我的事。大家是不是对这种场景很熟悉,扯皮推诿在很多企业经常出现。那么遇到这种情况,稻盛先生怎么办?他是“用”他的经营哲学。他就说,我们的经营哲学其中有一条叫“临事有勇”,遇到问题就扯皮推诿,推给其他部门、推给前任,这叫“临事有勇”吗?大家听他这么说,就不好再扯皮推诿了。我们再看后面,大家确实不扯皮推诿了,但又出现另外一个问题,一问到经营情况,比如说航线的满座率怎么样?准点率怎么样?客户满意度怎么样?航线的成本费用什么情况?盈利情况怎么样?大家是一问三不知。日航申请破产是有道理的——官僚嘛,不深入一线,不去熟悉业务,不去洞察问题,不去解决问题。这时候,稻盛先生又用他的经营哲学了,他说,我们有一条哲学叫“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如果我们对业务情况都不了解的话,怎么做到“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他这么一说,大家又开始改变了,深入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标服务。 这只是其中的两个场景。后面半年,稻盛先生在日航的各个领域“用”他的经营哲学,通过“用”,去改变员工的认识,从而改变员工的行为。员工的认识和行为一改变,经营结果就变了,所以半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文化怎么起作用?就是“用”在起作用。如果不“用”,那就是假的,那就不是你的文化。我们怎么做的——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文化。 好,我再提一个问题。上面所讲的扯皮推诿的场景,我估计很多人都似曾相识,那么,当你们公司遇到扯皮推诿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我刻画一下两种常见场景。一种场景是管理者比较仁慈,抹不开面子,遇到员工扯皮推诿,自己不做声,心中生闷气:我给你发这么多工资,遇到问题你们却扯皮推诿。这个场景我就不说了,一定是错的。很多企业回答我这个问题时,讲了另一种场景。他们遇到扯皮,马上组织相关的人员来讨论到底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应该怎么去解决,然后组织大家一起讨论,把问题赶紧解决掉。这种处理方法好不好?大家一定认为很好,但我再提一个问题,这种处理方法和稻盛先生的处理方法有什么不同呢?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在处理“事”,稻盛先生是处理“做事的方式”或者叫“做事的原则”。当是“处理事”的方式时,当出现新的“事”会怎么样呢?还会出现扯皮推诿,我们再去处理这件事,扯皮推诿还是会生生不息。稻盛先生则在处理做事的原则,只要是遇到这类情况,不管是什么事,都是这一原则——临事有勇,大家不要扯皮推诿,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看见没有,这种方式是把这一类给解决了。大家体会一下,“处理事”和“处理做事的原则”的奥妙之处。 第三个问题:你为什么会“用”企业文化? 归结为一句话,是因为我们确信“用”了有好处。如果你认为“用”了企业文化,企业会失败,你会“用”吗?不可能的。如果你认为“用”完企业文化也没什么用,尽管不会导致失败,但也没啥用,你会“用”吗?也不可能用的。所以说,只有我们确信“用”了企业文化,企业能够成功,能够持续成功,我们才“用”。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第四个问题:那么,企业文化是什么? 回答了第三个问题,那么,企业文化是什么就很好回答了——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持续成功的核心逻辑和系统原则。只有相信我们这么去做能够持续成功,我们才会去“用”它,所以,企业文化的本质,一定是一个企业持续成功的核心逻辑和系统原则。 比如,华为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与自我批判”,这就是华为持续成功的核心逻辑和系统原则。“以客户为中心”主要回答经营的问题,是所有经营管理的方向和原点,就是一定为客户创造价值,一定让客户满意;“以奋斗者为本”主要是讲管理,我们的管理机制要激发员工去奋斗,去为客户创造价值。“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与自我批判”是团队作风,通过艰苦奋斗和自我批判,不断挑战,不断前进。 再比如,早期的IBM、沃尔玛,它们的文化是“以客为尊,以人为本,追求卓越”。这也是个成功逻辑。以客为尊,就是经营的原点,经营的导向,为客户创造价值;以人为本,主要是讲管理,管理的导向是以人为本,只有服务好员工,员工才会去服务好客户;追求卓越,是团队作风,必须不断挑战,必须持续改进,必须做得更好。 当然我这也有可能是牵强附会,但我敢说,只要是优秀的企业,只要是他们的文化理念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想法,它一定是一个成功的逻辑和系统原则,我都能够“牵强附会出来”。 讲到这里,大家就很好理解企业文化理念如何提炼了——就是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企业要持续成功,我们应该坚持哪几条根本原则? 企业文化是不是很简单?就是很简单!企业文化有没有用——有用;怎么起作用——“用”它,就起作用;为什么会“用”——因为你相信“用”了企业会成功,会持续成功;那么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持续成功的核心逻辑和系统原则;那么,我们怎么提炼自己企业的文化——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企业要持续成功的话,我们应该坚持哪些根本的原则! 二、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那么,我们怎么“用”文化,让它起作用,然后塑造成为强有力的文化呢?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是一种脱离现实世界的、只是高大上的东西,而是现实的,是为公司战略理想服务的,是为企业赢得竞争服务的。如果说企业文化脱离了为战略服务,为赢得竞争服务,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那这个文化一定是假的,也是不长久的。 这个图最大的意义是让我们明白,企业文化建设和业务是一张皮,如果文化建设和业务变成了两张皮,那一定是错的。 我举一个场景,大家来理解一下企业文化建设和业务一张皮的关系。比方讲,某企业追求技术先进,但出现了很多客户对产品不满意的情况,原来他们追求的技术先进,并没有解决客户的问题。这是现实问题。而这个现实问题的产生,是员工存在某种认识的误区,比如,研发人员对“以客户为中心”意识的偏离,把片面追求技术先进作为荣耀和功绩。这是员工存在某种认识,必然会导致的某种行为。那么企业文化建设怎么做呢?组织研发人员进行讨论,把客户不满意的事实摆出来,讨论要不要以客户为中心,讨论对于一个研发人员,到底什么是“功绩”。通过这种方式,改变研发人员的认识,不再是“以我为中心”,闭门造车,而是以客户为中心,不再是片面追求技术先进,而是必须为客户创造价值。这就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改变员工的认识,从而改变员工的行为,进而促进现实问题的解决,支撑战略目标的实现。 通过以上场景案例,大家发现没有,企业文化建设和业务是一张皮,文化建设和业务又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企业建设有哪些手段呢?我做了如下总结,见图2。 总的来讲有这么四个方面: 1.机制支持到位 机制支持到位是指我们一定要把文化落到管理体系中。目标分解与评价、价值分配、流程等。 大家想过一个问题否,企业愿景能不能“用”?当然能“用”,而且必须“用”,不然是假的。有很多企业在工作中根本没有意识到使命愿景居然要“用”,而且能“用”,结果变成了两句宣传口号而已。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