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牡丹
  • 积分:12609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8/4/9 0:02:14
  • 楼主(阅:58301707/回:0)搞死企业的三个问题【下】


    对你不够宽容的上司


    不是压榨,而是你还不够优秀


    以前,我公司有一位员工到我办公室来告他部门经理的状,说这个上司对他管理苛刻、压榨。


    我问他,怎么个苛刻?怎么个压榨?


    他说,经理有好几次下班后,叫他留下加班;有时还批评他,口气很凶;一年活没少干,年终奖却给的是部门最低的。


    我后来找到他的经理了解情况,经理解释说,让他加班是他白天上班活没干好,留下他返工。批评他,是因为他几次犯同样的错误,语气重了点。而年终评奖给得少,是因为他的绩效考核排名在部门是最低的。


    为避免偏听偏信,我又找了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核实,情况确实如此。


    看来,有的员工对上司、对老板有一种天然的敌意,管理严一点,就认为是苛刻,是压榨。


    从理性上看,劳动力也是一种商品,要求劳动创造的价值与价格(即薪酬)相等。公司管理的严格与不宽容,代表着市场与契约的严肃,当你的劳动价值少于你拿到的价格(即薪酬),市场就会要求你补齐,或斥责你处罚你,当你觉得干得多但拿得少或不如别人多时,说明你只有苦劳没有功劳,或者不如别人优秀。


    不要玻璃心,动不动情绪化,抱怨别人,更不要幻想哪里有什么无缘无故给你待遇又好又宽容的公司。市场是公平的,也是不相信眼泪的。你如果不努力,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与劳动价值,不能使自己变优秀并成为不可替代的人,你跳槽到任何公司都会被不宽容对待。


    优秀的人,都不害怕也不抱怨那些不宽容与严格的管理。


    因为他们都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不宽容与严格甚至严苛的管理锻炼、考验的人,他们养成了自己对自己不宽容的习惯,其奋斗态度与能力及绩效达到或超过了上司的要求,而最终赢得上司的尊重与信任,成为自我管理者。


    善意的领导,每一次批评都是挽救


    都是防微杜渐、不舍放弃的爱护


    我察觉到所谓“人性化管理”存在被误读的趋势,不少人把宽容与人性化管理等同起来。


    有一次董明珠在一个部门巡视时,发现一个办公桌是没人的,然后就问这个部门经理今天这个员工是否没来,部门经理回答是的,他今天请假了。


    董明珠继续追问,他请的是什么假,部门经理说他请的是病假。董明珠还继续追问他生的什么病,病得怎么样呢?是不是住院了?经理说我不知道,董明珠立即批评这位部门经理。


    “你连这个都不知道,你凭什么去管员工,员工生的是什么病都不知道,你的心里有没有员工,你有没有关爱你的同事、关爱你的团队、关爱你的下属。”


    董明珠这个严厉批评,看起来是小题大作的苛刻,实质上是防微杜渐的爱护,是对员工和工作滑向不利局势的挽救。


    我在想,任正非、董明珠及我认识的不少企业家为什么都常在管理中使用严厉批评的手段呢?


    “玉不琢,不成器”。从管理角度看下属犯错误的时候,一方面说明其方法或行为习惯及思维方式有问题,应该纠正;另一方面这错误或多或少造成了公司损失,二者都需要给下属加以一定处罚以达到管理的效果。


    以我的管理经验而言,管理者对釆取什么处罚往往心里是纠结的,罚款?不忍!辞退?不舍!几者权衡最终择其轻,严厉批评罢了,让下属长长记性。我揣测这些老板们大抵也是这么个心理吧。


    对下属严厉的上级,说明领导还关心他,还想培养他,还愿意给他进步与成长的机会。如果下属犯了错领导不吭声,说明领导不在乎他,或者说在心里己经放弃了他。


    做人可以宽容


    做事不可以宽容


    “做人可以宽容,做事不可以宽容”,其意是这样的:


    自己做人,别人犯错侵犯了你,你可以选择容忍与原谅。而为别人做事,无论你是老板还是管理者,在为股东、用户、社区、员工承担社会责任时,你对下属的工作问题是不能宽容的。


    一是对“人性恶”如自私恶念与惰怠导致的差距与错误,不能宽容;


    二是对“人性善”所驱使的行为,如努力工作、学习创新中难免发生的差距与错误,可以原谅,也允许犯错,给予改正与成长的机会,但不能容忍,须加以指出、督促或纠正,须反复抓、抓反复。


    管理者对下属工作问题的宽容,其实是对用户、对股东、对员工集体的不负责任或利益侵犯。


    管理的本质就是不宽容


    我还在想,为什么那些成功的公司都不宽容?


    这是因为"成功法则"在起决定性作用。


    "成功法则"告诉我们,只有持续达到市场竞争优势与竞争要求的企业才能成功,否则被淘汰。


    选择宽容还是不宽容?实际上由不得老板们,而是市场决定的,由企业外部市场的四周竞争方如用户、供应方、同行、潜在竞争者、跨界竞争者来决定。


    所以管理者与管理必须向每个员工传递市场竞争要求与竞争压力,采取不宽容的严格姿态,使员工放弃一定程度的安逸与自由,调动起最大努力与最大热情,服从集体行动统一的竞争求胜的绩效目标、标准、期限、劳动投入需要、纪律,并解决达不到竞争要求的差距与错误,


    这样,才能最终取得公司与员工的共同成功,才能最终使每个人从不自由达到自由。


    看来,管理的本质可能就是不宽容。


    而宽容的管理,是没有及时察觉与体现市场的意志,是对“人性恶”与员工负面表现及公司市场竞争问题的妥协与放纵,这是一条死路!作者: 东方赢







    热爱生活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