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9631211/回:0)美国南北战争对统一台湾的启示【下】他曾说过:假如上帝给美国一个同英国,法国,西班牙开战的理由,那将是重建国内和平最好的方法。 有外敌才能激起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这一招当年没用成,但是现在美国一直在使用这一招。 美国舆论每一年都要塑造一个敌人,以前是苏联,后来是萨达姆,卡扎菲,现在是朝鲜,伊朗,古巴,叙利亚……当然少不了中国。这不是偶然的,白宫和媒体一定要让美国人民相信,境外敌人亡我之心不死。 上任二十天,这位新国务卿撰写了一份《给总统提供几点意见》的备忘录,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对外战争万能药”: 一,我绝对要求法国,西班牙解释他们对墨西哥和圣多明各的意图。 二,我要向英国,俄国解释,并派代表到加拿大和中美洲去激发一股昂扬的美国反对欧洲干涉美洲的精神。 三,假如法国和西班牙不给予美国满意答复,将由国会向两国宣战。 林肯看完,默默地将文件收进抽屉,从权力上来说,西华德越权了,林肯只是要他在总统领导之下,做好外交事务工作。 南方炮击萨姆特堡第三天,1861年4月15日,林肯发出收复被南方叛军占据的联邦要塞号召。 17日,南方总统戴维斯发布给予征用的私掠船捕拿特许证,他要对北方商船下手。 4月19日,林肯下令北方军舰封锁南方全部港口。任何不悬挂星条旗以及干扰悬挂星条旗的船只,一律视为海盗,随时击沉。 西华德国务卿则力劝欧洲列强不要采取中立态度,为什么不能让欧洲中立? 这关系到战争性质问题。“中立”表示第三国在两国交战时立场,而美国内战是政府军与叛军的战争,不存在什么两国交战问题。 因此西华德极力阻止外国宣布“中立”,你们别给我来这套,明着宣布中立,实际上是承认南方是一个国家。 英国却急不可待地宣布中立,而美国驻伦敦新公使亚当斯正在路上,亚当斯抵达伦敦后,抗议英国的行为严重地伤害了美国人民感情。 英国这么干,林肯和西华德只能见招拆招,英国一带头,就阻止不了别的国家也宣布中立,再发展下去就是承认南方独立了。 战局决定外交 阻止外国承认南方独立地位,已经变成了另一场斗争。真正决定这场生死攸关斗争是战场上的变化,而不是处交策略。 再高明的外交大师,如果没有战争实力作后盾,他是没有什么机会建功立业。顾维钧不厉害吗?但就民国那个熊样,他再厉害,列强也不会让步。 而另一面,南方却急着寻求外国承认,有了承认,南方才能公开购买军舰,发行债券,跟北方打到底。 南方派出了弗吉尼亚名士梅森和路易安那的斯莱德尔(波尔克总统时代的外交家)打算分别前往伦敦和巴黎,说服英国,法国承认南方政权。 如果他们成行的话,历史就很难说了,因为他们携带的密件中许诺的条件足以打动英国和法国。 美国的确有自己的国运,这两人趁着夜色坐小快船突破海上封锁线,来到哈瓦那,登上了英国邮轮特伦特号。(并不是所有邮船都叫特伦特,这船是载入史册的)。 下一步,他们将从哈瓦那直达西印度群岛的圣托巴斯港(丹麦所属),再从这里前往欧洲。 结果很不巧,美国圣贾辛托号军舰(二战时有一艘同名航母)正在海上巡逻,也在西印度群岛停靠,舰长威尔克斯得到这两人在邮轮上的消息。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舰长无法与华盛顿取得联系,如果要是等到指示,特伦特号早开到外婆家了。 威尔克斯当机立断,1861年11月8日,他在公海上拦截英国邮轮,将两名南方使节押往波士顿。 他的做法,从外交上挽救了美国,但也引发了英美开战危机。 消息传到美国时,北方人民以发狂般的不可想象的欢呼来欢迎这种壮举,美国居然敢打英国耳光。 战场上挫折带来的沮丧因为这件事一扫而光,威尔克斯极大激发了美国北方民众的战争意志。 美国国会马上给威尔克斯颁发金质勋章,以表彰他的当机立断。 两周后,这事传到英国,英国人也炸了, 尼马,我堂堂大英帝国,世界头号海上霸主,在公海上被人截了船,还扣了人,这还得了? 伦敦指示驻华盛顿公使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并要求两点: 一,立刻释放两名使节。 二,为这个侵略行动向英国公开道歉。 七天内得不到答复的话,公使回国,一切后果由美国承担。 英国海军部加紧备战,一支八千人的军队开赴北美,驻扎在加拿大,英王宣布,停止一切对美军火出口。 华盛顿大部份官员跟群众一样兴奋,只有总统林肯和西华德国务卿乐不起来,英国最后通牒两人都看了。处理擅自行事的威尔克斯舰长?这是不可能的,他是个英雄,民意上无法交待。 林肯表示美国不可能同时打两场战争,一场内战,一场外战,否则必死无疑,林肯是谨慎的,不像阿三,动不动就要打2.5场战争。 西华德认为这事已经错了,他马上指示驻伦敦公使亚当斯,秘密地去向帕默斯顿首相认错,说明美国政府没有下令在公海拦截特伦特号邮轮,并承诺放人。 最终美国用各种法律条款绕来绕去,释放了两名南方使节,民众大骂林肯软弱,而英国这边也相对满意,这事就这了了。 根本原因是英国不想打仗,如果英国想打的话,美国怎么做都没有用。 南方最初心里欢迎北方封锁,他们认为棉花将无法出口,一旦英法得不到棉花,就不得不出兵干涉,打破封锁,从军事上有利于南方。 然而,南方没有想到,由于1961年之前连续丰收,欧洲棉花储量不是常规的一年,而是两年半。封锁开始后,欧洲棉价大涨特涨,资本集团获益良多,他们一定会阻止政府干涉美国内战,战争持续越久,棉价越高,何乐而不为? 总的来说,林肯之所以赢得战争全面胜利,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欧洲列强各怀鬼胎,希望美国死,又不想出头承认南方独立,形成互相牵制局面。 二,美国北方人民高涨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战争精神。 三,南方是叛军,这个认定毫不动摇,于法于理都占据优势。 四,封锁政策成功实施,巧妙利用了资本主列强唯利是图的本性。 五,战局逆转得快,让观望中的欧洲彻底死心。 南北战争伤亡将近两百万人,美国当时人口才三千万,损失将近五十亿美元,许多城市被毁,而美国1860年工业产值才3亿。 再看台湾,因为我们知道战争的残酷,视对岸为一脉同胞,不愿将战争作为首选手段。 台湾跟美方相比,同样是叛乱地区,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这个认定有动摇,那么就会导致大国介入。 台湾一些人仍然不知死活的搞分裂,搞去中国化。美国北方封锁南方四年,大陆封锁台湾四个月会如何? 和平统一当然是最好的结果,虽然比武力统一过程要漫长许多。 于是一些台湾政客就整喊着要签《和平协议》,忽悠鬼呢? 武力是统一的保证和后盾。 美国没有统一,它就不会是后来的美国。这跟“民主,自由,人权,普世价值”都没有关系,统一是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 如果岛内一定要一条道走到黑的话,无论什么代价,中国都要实现统一。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