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63090346/回:0)铁血主义与大国脆弱的崛起【下】第二帝国脆弱的崛起 1888年3月9日,91岁的威廉一世逝世。 尽管威廉一世与俾斯麦的关系称不上有多么融洽,但他是一位传统、谦恭、彬彬有礼的绅士。这一对年龄相差十八岁的拍档密切合作26年,其间有过无数次的争吵,甚至威廉一世经常愤怒地在宫里摔东西,但当别人建议他撤换俾斯麦时,他却说:“俾斯麦是对的,只要有利于国家,他对我个人的一点冒犯不值一提。”但当这位长者去世之后,俾斯麦遭遇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威廉一世的儿子,继任者腓特烈三世在位99天即病故,皇位由威廉一世的孙子威廉二世继承。这位29岁的皇帝一直就是个鲁莽的热血青年,他急吼吼地要征服世界以满足自己的勃勃野心,此时稳重老练的俾斯麦就成了他的眼中钉。1890年3月18日,俾斯麦正式下野,刚刚崛起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被敲响了丧钟。 德国刚刚统一时,机警的俾斯麦就说:“德国已经饱了,它不会再谋求进一步的扩张。”在1870年后的二十年中,俾斯麦的核心工作就是阻止法俄两国走近。在他看来,如果法俄结盟,那将是一个“噩梦般的联盟”。为此,他细心地编织着一个复杂的条约体系,这个体系最后在1887年的条约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俾斯麦下野后仅仅两年,法俄就成功结盟。 《剑桥近代史》称,俾斯麦是个有高度责任感的政治家,他十分看重德国在欧洲的安全地位。然而在他下野之后,威廉二世完全不能理解先辈们的良苦用心,这位高傲的君王每日沉醉于“厉害了,我的德国”的欢呼声中,彻底迷失了自我,轻率地开启了一场称霸全球的战略竞赛,最后导致了一幕悲剧。 威廉二世生性冲动鲁莽,在外交上未能保持理性。 德皇与英皇是亲戚关系,威廉二世经常宣称,“跟英国发生武装冲突是最难以想象的事”,然而同时他又大肆扩建海军,战列舰下饺子一样不停地造,并且不断向周边国家展示肌肉,引发了英国的忧心。 从前俾斯麦时代,德国只给大清国出口战列舰。俾斯麦帮助李鸿章打造了北洋水师,但他并不许德国自己造大型战列舰。他不是造不了,更不是造不起,而是不想去激怒英国,因为俾斯麦深深地知道,德国虽然正在飞速崛起,但它起于农耕社会,工业化程度低,根基并不牢固,而许多德国人都是狂热的文盲,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斤两,所谓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崛起,只是一场脆弱的崛起。 然而威廉二世根本不这样觉得,他每天的日常就是带领群众高喊:“厉害了,我的德国!” 1896年,英国对南非国家德兰士瓦发起的远征失败,威廉二世竟然用电报向德兰士瓦总统祝贺,完全没有发现他的英国表弟脸都绿了。1908年,他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大放厥词,一举把英法俄日全部喷了个遍,算是把全世界数得上来的强国都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这气魄和大清的老佛爷有得一拼。 1914年,一战爆发,开始威廉二世凭借俾斯麦攒下来的家底还打得有声有色,然而结果大家都知道,德国一败涂地。 铁血宰相的黯然晚年 1890年3月18日,俾斯麦被迫下野,两天后,世界各地都知道了这一头号新闻。 下野后,75岁的俾斯麦在柏林待了9天。在这9天里,他到威廉一世墓前献上了三朵玫瑰,拜会了腓特烈三世的遗孀,并在新首相卡普里维将军就职的那天去皇宫做了示威性的亮相。 为了缓和关系,威廉二世特地封俾斯麦为劳恩堡公爵,还将他晋升为陆军元帅兼任海军上将,但年迈的俾斯麦并不领情,他尖刻地讥讽说:“皇帝把出类拔萃的将军任为首相,却把轻车熟路的首相捧出来当个空头元帅、将军,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啊。老皇封我侯爵,我即是王侯殿下,现在还要公爵来锦上添花?我根本不需要!” 9天中,慰问电报、信件、名贴、鲜花铺天盖地地向相府涌来。俾斯麦自嘲说:“这真是一级国葬了。”客人们也使他应接不暇,小邦君主、政党头头、各国大使川流不息。 3月29日,俾斯麦一家在民众的欢呼簇拥下来到达勒尔特车站。仪仗队和军乐队早恭候在此。列车在《友谊地久天长》的乐曲声中启动,俾斯麦眼前晃动的礼帽、头巾、手帕、飞吻渐渐远去,它们全都像他的政治生活一样,留在了柏林。俾斯麦下野之后,长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并著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1898年7月30日,铁血宰相悄然离世,享年83岁。当日,报纸公布了1890年俾斯麦辞呈的全文,在辞呈中,俾斯麦直斥威廉二世妄改外交政策,破坏对俄友谊,必将为德国带来灾难。8月2日,威廉二世向鲜花和花环丛中的俾斯麦遗体致哀,但是俾斯麦家族拒绝了国葬的提议。老人早已在自家庄园的一片针叶林中选好了一块空地,他的墓碑上刻着:“冯·俾斯麦侯爵,威廉一世皇帝忠实的德国仆人。” 俾斯麦离世后不久,威廉二世迅速清除了他在政界中的势力,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改革彻底终止,德国也迅速走向了俾斯麦生前一直在努力控制及防止的军国主义道路。 之后,一战爆发,强国梦碎,威廉二世轻佻的铁血主义终于将德国几十年攒下的基业毁于一旦。 结语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期盼着祖国强盛,大国崛起,然而我们要深深地懂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大国,其崛起之路无一不是暗礁密布,步步惊心的。要想真正地实现大国崛起,就必须韬光养晦,隐蔽锋芒。 《道德经》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先祖智慧的结晶,希望某些人一定要认真体会。 今天是2018年7月6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中国人要多读书,不要做键盘侠。 二十多年前,总设计师曾反复强调,中国要“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是中国的长期战略,而不是权宜之计。 中国人的世纪英雄逝世二十一年矣,当代人依然要牢记先辈们筚路蓝缕的创业艰辛。 ![]()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