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8943615/回:0)卡兰尼克,狼性文化,和自律公约文:KESO 北京时间6月14日,Uber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宣布无限期离开CEO岗位。虽然暂时无法知道,是卡兰尼克真的主动离开,去平复母亲意外离世带来的伤痛,还是董事会要求他离开,以挽救这家危机重重的公司。 今年二月,一名离职员工对Uber性骚扰、性别歧视等问题的指控,以及公司人事部门和高层对这些指控的无动于衷,引发外界对这家公司畸形价值观的巨大关注。几乎同时,Alphabet指控Uber窃取Google的自动驾驶技术,正式起诉了Uber。 面对外界汹涌的民意,卡兰尼克邀请前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负责调查Uber的企业文化,希望他能帮助解决Uber存在的问题。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卡兰尼克离职的同一天,霍尔德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的47条改进建议同时对外公布,这些建议几乎证实了前员工的所有指控,以及之前外界对这家公司扭曲的价值观的所有担心。 比如,“踩别人脚趾”(Toe-Stepping)就被列入了Uber的核心价值观,鼓励员工敢于上位,不要担心冒犯别人。比如,“有原则的对抗”(Principled Confrontation)也是Uber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其实质是鼓励对抗,对抗即原则。这些狼性文化,在Uber发展的前期,助力它挑战既得利益,对抗政府和法律,让Uber在各种矛盾和利益的复杂交织中活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短短几年时间,Uber快速地从零做到700亿美元估值,成为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这一结果在卡兰尼克看来,恰好是对狼性文化的肯定和奖赏。 从2009年到2016年,Uber进入了全世界500多个城市,每到一地,几乎都是一边引发冲突,一边高奏凯歌,直到它输掉了中国市场。在美国,卡兰尼克是一个过分另类的创业者,“另类”并不完全是一个褒义词,Uber过于激进的公司文化会遭到公众的质疑和抨击,甚至连Uber的投资人和董事会都越来越难以忍受这家公司对人的冷漠,以及卡兰尼克的亲信的跋扈,所有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可以促使卡兰尼克停下来反思一下。 在中国,几乎每个创业者都是卡兰尼克,甚至更加狼性,他们更相信、更推崇丛林法则。有人说,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正如他们相信,红灯就是用来闯的,游戏就是用来作弊的,对手就是用来黑的。而且,他们的狼性得益于公众提供的最适宜的环境,公众从不介意他们的手段,公众更加在乎结果,商业成功高于一切道德准则. 这里有在竞争对手身上磨刀,谁挡道就“fuck回去”的创业教父;有鼓励员工和对手干架,医药费由公司包的CEO;有不招“黄泛区”员工的公司高管……前几天我还听说一个笑话,说是美团点评、京东、新浪、搜狐、快手和360等企业联合发布了《反商业诋毁自律公约》,要求参与企业:
以上所有这些“不”一个不落全都做过,并且在相关诉讼中创造了败诉次数记录的一家公司,赫然也是自律公约的发起企业之一,其创始人有句传唱十余年的名言:“谁的屁股都不干净。”哈哈哈哈,让我笑会儿。 在中国,企业的公关部门通常负责两件事:夸自己,黑别人。这两件事不但养活了一支庞大的公关从业者队伍,还养活了一支被称为“自媒体”的庞大的文字工作者队伍。而且,还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广大的吃瓜群众,他们常常能从企业的互黑中觅得非同寻常的快乐。 因此,当卡兰尼克遇到中国,停战投降可能是最理性的商业抉择。在这个市场,每家公司都觉得自己狼性不足,每家公司都在呼唤兽性;在这个市场,狼们热衷于组织各种“自律公约”,以便让对手显得非常“不自律”;在这个市场,自以为激进、野性的Uber,其实只是一只披着狼皮的小白兔。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