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9480506/回:0)为何康德认为判人死刑是对人的尊重?康德的道德哲学: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从笛卡尔到康德,是整个“现代性”的过程。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现代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的哲学家。如果说笛卡尔是开端,康德就是那个顶峰。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伊曼努尔.康德 为什么这么讲?我们可以看到康德最重要的贡献——“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解决了我能够认识什么,即“人”的认知能力。《实践理性批判》解决了我应当做什么。《判断力批判》解决了我可以期望什么。所以这“三大批判”批判的是什么?是什么叫“人”。康德晚年说我这第四批判,最关键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什么是“人”,我们怎么理解“人”?康德的问题跟笛卡尔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康德更明显更加体系化。 康德无疑是现代哲学的旗手。康德还有一个概念,叫做先验哲学。先验哲学是他最主要的一个定义。传统关于我们知识的基础矛在神那儿,现在这个神不能做矛了,那我们的矛在什么地方呢?矛在我这儿。先验是什么意思?先与你的经验,而且使你的经验、知识成为可能,这是康德的说法。 从笛卡尔到康德的整个过程,是我们人类知识的一个大飞跃。这样的知识理性构成了我们现代思想、现代生活,或者现代人生活的基础,整个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 另外,我们讲道德。康德有非常著名的墓志铭: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这是康德的志向。那么康德的基本想法,就是“人”为自然立法。宇宙、自然、人生实际上是茫茫黑夜,我们的理性就是一束光,你的先验自我就是一束光,你的光照的地方越大,你看得越大,至于这个光之外,那是虚无和黑暗。理性只是把你这一块照亮,所以你能看得清楚。 道德是怎么回事?道德哲学谈的核心:好。什么叫“好”,英文的“好”叫Good,西方Good和上帝的概念只有一个字母之差,Good是从上帝来的。美国的钱币上写“In God We Trust”,所以西方,上帝和Good的概念是紧密联系的。中文“好”字右边是小孩子,左边是一个女子,一个妈妈。中国人的“好”从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来,因而我们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 最古老的关于道德的学问理论,我们叫道德神旨论,即两个“凡是”:凡是神指示去做的就是好的,凡是神禁止去做的就是不好的。苏格拉底当时就对这个提出疑问。他说凡是神说好的就是好的,那么希腊不是基督教的神,希腊是众神,有些神说好而有些神说不好怎么办?我们今天的问题还是这样,本拉登的神和小布什的神不是一个神,你不能说本拉登不虔诚,那么神和神打架怎么办?希腊神话净是神跟神打架。所以苏格拉底的问题到今天还是问题,这个我们把它叫做“道德相对论”。 康德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神的这个茅,这个最高指示崩塌之后,跟我们今天的道德净化很像,康德的任务就是要在新的时代重建这个价值。借用中国的一个说法:在中世纪教会权秩序“礼崩乐坏”的情形下,重新奠立人类的知识、道德、政治、社会基础。这就是康德到苏格拉底的近代哲学家们的任务和使命。当代道德哲学非常重要的有两派:一、功利主义的伦理学;二、康德的“道义论”或者“人义论”。 功利主义最核心的,它强调权益,它最根本的想法实际上很简单: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一个行为的好坏在于它给你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痛苦,带来多的幸福它就是好的,带来少的痛苦它也是好的。所有的价值计算,最后还原到一个最简单的因素:快乐的“多”和痛苦的“少”。这样的话伦理学从此成为一门科学,你是可以计算一件事情好和坏。 功利主义是针对我们前面讲的道德现代问题给出的答案,它体现了现代生活的一些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第一,它重结果;第二,享乐主义,公开人的欲望,人对幸福的追求,功利主义家认为快乐是天经地义的;第三,均等主义,所有人的幸福在功利主义的框架里面都是一份,而且仅仅是一份。 所以这是一种人义论,但它有一种根本性的缺陷。现代精神的建筑师康德认为有两个问题:1、功利主义是计算,但有些事算不到。我小时候听说一个故事,北朝鲜有一个英雄救了老大娘,跳到河里面淹死了。你本来只用淹死一个人,现在淹死两人,如果用功利主义算结果的话,这是愚蠢的做法。如果这样讲,它就不是道德的,违背我们的道德观;2、不能为了某种目的不择手段。比如公安刑警为了破案,能否用刑逼迫犯罪分子招供?康德认为不行,因为现在是法治社会。这是跟功利主义不同的两个方面。 04.康德:人是目的,永远不可把人用做手段。 康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要建立我们“人”的尊严。康德伦理学有一个最根本的核心要害是什么?他界定的好既不是一个完全外在,又不是一个根据结果来判定的。康德把它叫做“善良意志”。所有的传统的这些“好”都是有条件的,但“善良意志”是指这个“好”本身是没有条件的。 康德不在意你是一个好爸爸还是一个好学生,还是一个好太太,还是一个好老板,康德在意你是一个“好人”。那么假如你是一个人,这个假如还要假如吗?你就是一个“人”,所以你就应当做ABC。康德把这个叫做义务,做“人”的义务。 康德把这个有条件的叫做“假言命令”,一个东西“好”是一个假设的你应当去做,它是一种命令。我们今天讲底线,这是“人”和“非人”的区别。当你做一个“人”的时候,如果你达不到这个最基本的东西,你还是个“人”吗?这些根本性的条件就构成了我们“人之为人”的概念。 康德的说法就把全部的道德放到了“人”身上。这样的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康德有一个关于“绝对命令”,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说法,用我们的话说,把“人”当人看。大家不要觉得这个很简单,不简单,我们四周发生的种种事情,不把“人”当人看。 康德有个说法,叫“人是目的”。无论对你自己还是对其他人,永远作为目的,而不是仅仅作为手段。这个说法构成了康德的人道主义或者人的价值。人生意义的最后底线,就是把“人”当人看。 什么叫把“人”当人看?什么叫做尊重人?尊重,在康德看来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概念,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人性。尊重跟仰慕和敬仰不一样。现在有小鲜肉鹿晗,你很仰慕他,因为他长得漂亮或者他很有才能。我仰慕李嘉诚,或者我仰慕哲学家,他们对人类做出伟大的贡献。因为他们这些人的这种素质值得仰慕和敬仰。在康德看来,我们尊重的不是这个,是尊重“人”之为人的一个最根本的东西。比如,康德说判你死刑是对你的尊重。你说把“人”都杀了还叫尊重人?这个好像有点悖论。我不知道在座有没有做律师的,死刑犯去辩护的时候,第一个策略是什么?第一个策略就是他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他是神经病,要法庭不要把他当“人”看。你如果是一个正常的人,你理智、正常、健全,你杀了人,杀人偿命,这叫正义,这叫把你当“人”看,这是死刑非常重要的一个论证。 所以尊重人不是说一定对你好,狭隘意义上,是尊重你一个作为一个自由的、有责任的、理性的人。你在正常的情况下,做出了这个决断,你作为一个“人”就要承担你的行为后果。康德的底线设在“人”,尊重人是尊重“人”的基本权利,而不是他的某一个利益或权益。所以我们中国人这个权利的概念建立不起来。 有个说法很吸引眼球:“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狗咬人是个事故,就像走在路上天上掉一块砖砸到你,砸到就砸到了。人咬狗,那你就不是人,你理应是一个要承担责任能力的人,你的人生意义和尊严在哪里? 康德还有具体的区分,比如什么叫自重,什么叫尊重他人?贿赂为什么是不道德的?为什么阿谀奉承是不道德的?康德都有区分。为什么抢劫、强奸、欺骗这些是不道德的?为什么要帮助别人?传统的道德的概念在康德的这个体系重新组构建立起来,我把它叫做“人义论”,而不是“神义论”,这是现代的价值。(未完待续) ![]() 涛声依旧响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