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小雨
  • 积分:1270
  • 等级:大学生
  • 2017/8/3 21:23:24
  • 楼主(阅:9275293/回:0)别让你的好意,败给了别有用心


    文:陶瓷兔子





    好友小熙在约饭的时候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开公司的商务车去机场接客户的飞机,在一个路口跟一辆电动三轮车发生了刮蹭,电动车在一个路口临时变道逆行,她在左拐的车道死死地踩了一脚刹车,由于她反应迅速,电动车没事,反倒是她开的那辆宾利的副驾驶门,被电动车划了长长的一个道子。


    不远处的交警正在向他们走过来,电动车的司机知道自己违章闯了祸,又看到那辆宾利价格不菲,急得满头大汗,一叠声地给她道歉。


    小熙赶时间,又加上公司给宾利上了全保,顺口安慰对方:“放心吧,只是点轻微刮蹭不会让你赔的,等交警过来,我们赶快说明一下情况,我回头找保险公司赔付就行了。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前一秒还在连连鞠躬道谢的老大爷,在看到交警的后一秒就立刻躺倒在地,捂着胳膊开始呻吟,要求小熙送她去医院,说自己全身都痛,演技极其生动逼真。


    车身上刮蹭的痕迹很容易就分辨出事故原因,她又开着行车记录仪,前因后果一清二楚,交警板着脸批评了老大爷几句就离开了。


    而那老大爷犹在愤愤不平地冲她嚷嚷:“几百万的车开得起,给我几百块看病的钱就没有,有钱人,没良心啊。”


    她被气笑了:“明明是你违章,我都不找你麻烦,你居然还讹我,是谁没良心?”


    老大爷语出惊人:“可你是有钱人啊,吃点亏怎么了?”


    我有没有钱跟你有什么关系?我就算吃亏,也不会给你这样的人占便宜。


    她狠狠地撂下这句话,绝尘而去。


    我上大学的时候,有次跟朋友一起坐火车去成都旅游,为了聊天方便,我们特意排了好久队选了两个紧挨着的下铺位置,开车还不到一小时,就有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跑来找我们换铺,她跟家人同行,在我们隔壁的中铺和上铺。


    我们开始并不同意,却耐不住她好说歹说纠缠不休,说,我们可以换,但是你们得把铺位的差价补给我们。


    本是合情合理的条件,那女人却像被蝎子蛰了一下似的尖叫起来:


    你们两个年轻娃娃,怎么这么没人情味?就是几十块钱的事,至于吗?


    不至于,你不想付的话就不换好了,我们既然买了下铺,也不差这几十块钱,跟你换已经是做人情了,凭什么还要贴钱给你方便?我也有点生气的怼回去。


    那女人被我说得语塞,悻悻地转身走开了,回到自己的铺位上,麻利地爬到上铺躺下,直到我们到站都没有再走过来,好像之前从她嘴里讲出的,住在上铺和中铺的种种不方便顿时因了这几十元的差价而烟消云散。


    旁边目睹了事情始末的一位大叔笑着竖大拇指,慷慨地用花生和毛豆招待我们,用很大的声音说,我觉得你们做得对,对于这种爱占小便宜又欺软怕硬的人,就是不要让他们得逞。


    人这一辈子啊,吃点亏不怕,怕的是你的让步和牺牲,都成了滋养小人的温床。


    我至今都记得他这句话,和那女人悻悻走开的神情。



    当时年少气盛,怼回去的时候,与其说是发自价值观的争辩,更不如说是一场意气之争,可随着年龄见长,却更加明白这样的道理:


    不是所有弱者都可怜,不是所有让步都高尚,也不是所有求助都值得被回应。


    我依然愿意在那些真实无奈的困境中贡献绵薄之力,却不愿自己的好心和善意,成为了对得寸进尺的默许。


    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在《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中说:纯真是一种幻觉,你必须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区分真正的善良和伪装的好意,学会控制自己泛滥的同情心,学会克制和审视,学会变得敏捷而强壮。


    个人公众号普及以来,一时间抄袭成风,由于自己的时间精力有限,我找了专业的机构帮我维权,大多数的抄袭者都会默默删文,其中还不乏有一些,在删文赔款之后还专程来找我致歉,唯独有一个特别奇葩,我在微博和公号上同时收到了他的私信,大意是:


    我也是个小作者,写作很不容易的,删文发声明对我影响不好,你要不算了吧,反正你写了这么多,也不在乎这一两篇。


    Excuse me?


    道个歉都对你影响不好,你只字不改的抄袭却与我无关?因为我写得多,就活该被你抄吗?


    我回复完“休想”,然后火速拉黑了他。


    有时候觉得,我们的文化中有一个很奇特的地方,好像只要放低身段,让自己看上去像个弱者,就可以明目张胆地提出要求,而真正在意公平和善意的那一方,却往往又由于“帮都帮了”而无可奈何,或是为了“姿势好看”而忍气吞声。


    那索取不怀好意,那让步又暗含戾气,看似一桩好事一件佳话,却因为心不甘意不平,而陷入一个看不见的恶性漩涡。


    拒绝被别人占便宜,看似冷硬无情,却是真正维持一段关系或一念善意最好的方法。


    只有当我们所见的“好人好事”,都不是以一方的无可奈何和另一方的得寸进尺为基础,而是彼此相互让渡一部分方便,一部分体谅和一部分利益的时候,善意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闭环。


    当善意有门槛时,才能无价。


    别让纵容以宽容之名横行。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