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琳达
  • 积分:14068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8/10/29 12:16:11
  • 楼主(阅:76317216/回:0)稻盛和夫:对付困难的办法,就是坚持不懈


    稻盛和夫是闻名商界的传奇人物,至今无人企及。


    27岁时开始创业,从零开始,他在40年间创建了两家公司——京瓷和KDDI,它们都成了世界500强。


    功成名就之余,稻盛和夫所为人敬仰的是他的经营思想和经营哲学——以至于成为当今企业家备受推崇的管理之道,纷纷学习。


    不为人所熟知的是,在他打造成两个世界500强企业的背后,其思想源泉却来源于另一个人——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


    稻盛和夫说:松下才是我最敬佩的人,最要感谢的人。


    扭转命运的订单,是松下给的


    稻盛和夫大学毕业那年,进入日本京都一家快要破产的企业——松风工业,看不到一点前途和希望。用他自己的话说,年轻人的梦想被现实彻底地粉碎了。


    这是一家制造绝缘瓷瓶的企业。在日本经济大萧条时期,松风工业不仅技术落后,也面临着订单危机,员工没活可干。到了这家倒霉的公司,稻盛和夫的工作是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


    一开始,他很抵触这份工作,但在家人劝服以及一番思想挣扎后,稻盛和夫转变了心态,开始“发自内心并用格斗的气魄”投入到工作中。当时,他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睡在实验室里,昼夜不分地研究陶瓷技术。


    在加入松风工业大约一年后,稻盛和夫接受了一项任务,即开发一种叫“镁橄榄石”的新材料。这种新材料可使陶瓷的绝缘性能加倍,应用优势明显,而且在当时已呈爆发式增长。


    然而,这种材料在合成成型方面尚无成功先例,而对于公司而言又是迫在眉捷的需要,稻盛和夫必须接受攻克这项技术的考验。


    “企业里没有什么像样的试验设备,我日以继夜,反复试验,结果总是不理想……”他在其所著《干法》一书中回忆,然而还是不停地试验,几乎把自己逼到痴狂的状态,最后终于大功告成,并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最早用“镁橄榄石”作为材料开发成的产品叫U字形绝缘体。那时,正逢日本家庭显像管式电视机普及,U字形绝缘体作为其中的绝缘零件,使用稻盛和夫开发的“镁橄榄石”,是最理想的物件了。


    这项成果的应用,正是来自松下电子工业的订单。后来稻盛和夫说,他开发的U字形绝缘体成为制造电视机显像管必不可少的部件,也使公司拿下松下的大批订单,摇摇欲坠的公司有了起死回生的希望。


    “当时,只有来自松下的订单,所以我们对松下充满了感激之情:幸亏有了松下的支持,公司才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然而,它的研发过程却颇有“神奇色彩”,也为人所传诵。


    U字形绝缘体开发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原材料“镁橄榄石”粉末如何成型——这也是历来一直未解决的难题。为此,稻盛和夫每天苦思暝想,反复试验,突然有一天,他走进实验室的时候,被一个容器绊了一下,差点摔跤,但鞋子沾上了他实验用的松香树脂。


    “就是它!”几乎一念间,稻盛和夫好像找到了问题的原理,并付诸再次的试验当中——而不起眼的松香成了材料中的粘合剂,U字形绝缘体的粘性一下子得到完美解决。


    稻盛和夫的技术突破,也奠定了他日后创立的京瓷公司的发展基础。


    领悟松下的“治水思维”


    1959年,稻盛和夫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简称京瓷)。


    刚创业时,稻盛和夫在经营上完全是外行。企业光有产品不行啊,必须在经营上下功夫,才有做大企业的基础。在与松下公司合作以来,他迫切地想探求松下幸之助——这位“经营之神”的经营秘诀。


    机会来自松下的一次讲演会上。当天,稻盛和夫因为工作关系而迟到了,不得不站在最后一排,站着听讲……


    “大量降雨,如果任其流入江河,就会引起洪水泛滥,招致大水灾。所以先要让河水流入水库,然后按需要放水,这样不仅可以遏止洪水,干旱时还可以防止河水断流,这样就有效地使用了雨水……”


    松下把治水的思维应用到企业经营上,形成所谓的“水库式经营”,也是他领导松下著名的经营理论之一。


    意思是:经营企业在景气好的时候,不要以为景气会一直好下去,要考虑到经济会出现不景气,在资金有余裕时要做好储备,也就是要像蓄水的水库一样,经营企业要为不景气时做准备。


    然而,如此简单的经营思想并不被现场听众所能理解。当场有人就提问松下:“您所说的水库式经营,就是经营必须有余裕有储备,我们都明白,松下先生就是不说,我们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也都懂得这一点,也都这么想,但正因为做不到,我们才感觉苦恼,究竟怎么做经营才能有余裕?如果不教给我们具体的方法,我们不满意……”


    但是,松下仍然不说具体的方法,而是在沉默了一会儿后,轻声细语说了一句:不!你不想可不行啊!


    一句“你不想可不行啊”,犹如一股电流触动稻盛和夫的全身。他在想:作为企业的经营者,经营方法怎能不去想呢?


    刚刚投入创业的稻盛和夫,瞬间领会了松下所传达的意思:怎么做经营才能有余裕,方法千差万别,你的公司一定有适合你公司的做法,因此我没法教你,但经营企业绝对要有余裕。所以你自己必须认真去想,这个“想”才是一切的开始。


    言外之意:如果你是真心这么去想,就会千方百计地拼命思考具体的办法,而水库也一定能够建成。


    稻盛和夫用怎样的意念去支配自己的行动呢?——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松下松下,是你培养了我们


    凭借着前期攻克的高超技术,京瓷有了生产优良陶瓷的基础。但是,稻盛和夫认为,如果公司只生产一种单一产品,经营就无法拓展,还很可能在“不景气”的时候遭遇不测。


    为了让公司得以继续发展,他主张以已开发的技术及业绩为基础,将业务进行横行拓展。京瓷开始针对东芝、日立、NEC等大型电子厂商高调促销,宣称自己的技术有多牛,可以制造新型陶瓷绝缘产品,以此吸引它们来合作。


    但是,这种招数并没奏效。大企业不仅不理会京瓷的宣传,还加以嘲笑:把订单交给你们这种没有名气的小企业,很不放心。


    一家大公司的工程师拿来被别的陶瓷厂家拒绝的、高难度的产品来示问:“既然你们有这种新型陶瓷技术,那么这种产品你们能做吗?”


    在瞬间考验人的时候,稻盛和夫琢磨着,如果我回答“我们做不了”,那么公司的生意就彻底没希望了。所以,“面对客户的这种要求,我只能立即回答:行,我们能做!“这种情况对于当时的京瓷,没有选择余地。


    同时,稻盛和夫坚信“说到做到”,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一旦向客户说了‘能做’之后,必须想尽办法也要做出来,否则客户就不会再给你新的机会了。”


    秉持这个观念,稻盛和夫要求员工:不管什么项目,一旦开始,就一定要做到成功为止。这种执着而强烈的信念,以及不达目的绝不歇手的精神,奠定了京瓷成功的基石。


    但是在创业初期,要做出达到客户要求的产品,京瓷都没有像样儿的设备,也没有任何经验,“如何做得了?”员工这样质疑道。


    稻盛和夫的办法是:没有设备可以借,买二手设备也要做。


    京瓷最初的客户是松下电子。随着与之合作越来越紧密,松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松下幸之助曾经有一个观点:对于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并且松下对供应商的要求必须达到100分。


    这种近乎完美而苛刻的要求,不仅是对于质量的捍卫,而且在产品价格、交货期等很多方面,松下的标准都是让供应商敬畏的。


    一次,在松下召集的零部件供应商会议上,很多供应商针对松下的采购部门采取降价的举措而表示抗议:你们欺负供应商!


    这不仅针对其他供应商,也包括京瓷在内,每年松下都会提这种要求——为此,稻盛和夫也曾经当面与松下的采购员交涉过,但然并卵,松下根本不理会供应商的感受。


    出人意料的是,别人都痛恨松下的“霸蛮”,而稻盛和夫却对松下的做法表示理解。他说:“我在想,这是在锻炼我们,考虑我们呢!”相比于松下,那时的京瓷确实是小公司,而苛刻的要求和标准对小公司不是坏事,反而是“迫使京瓷刻苦钻研的绝好机会”。


    反过来想,“如果连这种程度的要求都不能适应,那么公司也好,个人也好,就只能停留在二流、三流的水平。所以,绝不能认输,我们要从正面迎接这个难题的挑战……”稻盛和夫说,凡是松下的要求,京瓷二话不说,照单全收!


    在这种情况下,京瓷虽说能获得订单,而要消化订单的成本并不容易。怎么办?


    稻盛和夫的策略是从根本上削减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这使京瓷在创业数年后,产品能够拓展到海外,而且获得美国半导体市场的订单。“同美国同行相比,我们的产品不仅品质卓越,而且有充分的价格竞争力。”


    如今,京瓷之所以拥有全世界通用的、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完全是松下的“变态”要求促使其不断努力提升的结果。


    通常来说,厂家与供应商是互为依存的博弈关系,但松下给予京瓷的种种考验,让京瓷非但没有和松下对立,而是在不断经受考验中积蓄力量,走向成熟、强大。



    而那些当初对松下愤愤不平的零部件厂家,却没有把客户的要求当成发展自己的机会,很多已经在竞争中的风浪倒下了。


    “松下松下,是你培养了我们。”多年以后,稻盛和夫想到此,仍然感恩于松下。


    对付困难的办法,就是坚持不懈


    有些困难,在别人看来可能是绝对战胜不了的,但在稻盛和夫眼里,没有什么困难是解决不了的。“只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心,再大的困难也会在我面前低头。”


    有这样的心态,想做不成都不可能!


    京瓷开拓海外市场以后,有一年接到了IBM的一份大单,是生产一批精密的陶瓷配件。稻盛和夫和京瓷员工都非常振奋:当时能够为国际大公司效劳,真是了不起的事啊!


    但是,IBM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出奇的高,几乎不可能完成。很多京瓷员工担心做不出来。稻盛和夫没有打退堂鼓,他称:“在任何时候,京瓷都不是一家轻言放弃的公司。”他给研发人员打气,无论IBM的要求有多高,京瓷都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它。


    客户不仅是“上帝”,更意味着“饭碗”。


    为了达成IBM的要求,京瓷投入了大笔的研发费用,以及一大半的员工,参与到这个跨国订单的研发中。然而,最后却遭到IBM的退货。


    这给京瓷内部上上下下很大的打击,研发人员也泄气了,但同时,如果无法完成IBM的订单,京瓷就会痛失一笔生意。


    情急关头,稻盛和夫没有像以前那样批评员工,因为他知道,不可能所有的工作都能够被顺利完成。


    他来到生产车间,对着坐在角落里垂头丧气的员工,说了一席话:


    “要知道,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去抱怨、苦恼,或者选择放弃,而是要努力寻找解决办法。你们要坚信,IBM之所以能够在万千家公司中选中京瓷,肯定是他们认为京瓷有值得赞赏的地方。既然他们那么相信京瓷,京瓷又怎么能让他们失望?”


    “所以,不管是为了证明京瓷有能力,可以做出让别人满意的产品,还是出于对IBM信任的一种报答,我们都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倒。”


    在老板的一番打鸡血后,京瓷的研发人员重振旗鼓,最终做出了让IBM满意的产品。


    “对付困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坚持不懈”,不仅是稻盛和夫对员工的激励,更是他自己创业一生的坚守。


    这同样和他的“精神导师”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理念别无二致。


    松下幸之助5岁那年,父亲做生意面临破产,家境逐渐衰落。后来,父亲把振兴家业的希望交给了松下。在经营企业过程中,每当松下幸之助快要挺不下去的时候,都想起了父亲的一句重托——“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以此鞭策自己。


    成功的企业家之所以能够走向成功,多数源于这个最朴实,也最普适的信条。


    2014年4月,在京瓷创建55周年的纪念典礼上,稻盛和夫表达了自己一生以来的感悟:经营企业好比登山,登上一座山,还会看到另一座山。而经营者的努力绝没有止境……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