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67316930/回:0)腾讯市值蒸发掉3个小米!马化腾做错了什么?又一家标杆公司进入下坠通道。 今年3月,腾讯公布的第四季度财报,被称为“腾讯史上最难堪的一份财报”:最核心的游戏业务出现了环比下滑9.5%。 但最近这几天,腾讯用实力证明——没有最难看,只有更难看。 在刚刚发布的腾讯Q2财报里:腾讯2018年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23%。 这是13年来腾讯首次出现负增长,也是13年来的环比最大降幅,最要命的是,腾讯的市值蒸发了1500亿美金。什么概念? 1500亿美金≈3个小米≈3个京东 梁宁曾经这么高度评价过腾讯:
马化腾用 “小步试错,快速迭代”的招数,一刀一刀,在20年间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干掉了无数竞争对手。 兢兢业业的小马哥,创业20年,几乎没有错过中国互联网说有大的风口,可如今,竟然缩水到连远在非洲的Naspers都跟着大跌! 腾讯模式,再一次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与猜测,从《腾讯没有梦想》到《全面反思腾讯战略》,篇篇万字长文让腾讯在3Q大战之后,又一次成为话题的中心。 腾讯的最大问题到底是什么? 问题一: 投资能力大过产品能力, 用户时间正在被抢占 《腾讯没有梦想》一文毫不客气的评价腾讯—— “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变成一家投资公司。腾讯的强项早就不再是产品业务,而是投资财技。” 在过去7年的时间里,腾讯一共投资了600多家公司。单单2017年,腾讯花在投资上的钱,就高达1716亿。 2018年上半年,腾讯一共赚了1472亿,光搞投资就花掉了800亿,这一多半儿进账就花出去了。 而跟腾讯一个量级的阿里,这些年在创投领域也没少下功夫,但是跟腾讯比起来,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不论在数量还是资金上连腾讯的一半都不到。 钛媒体在2017年末做了一个阿里腾讯投资数据表,并分析得出: 阿里的投资策略是——作为大股东投资,时机成熟了就要吃下你。 腾讯在投资方法论上则显得温和一些,马化腾说:“腾讯投资的基本逻辑是,除了通信社交和内容,其他都交给合作伙伴。” 腾讯不追求控股,不追求大股东,而是通过小比例占股的方式去投资,面面俱到,却又不专不精。 从投资轮次上来讲,腾讯A轮项目占31%,加上A轮以前的项目,占整个投资总比的41%。E轮以后的项目只占项目总数的25%。 而阿里巴巴则是完全反过来,E轮以后的项目占比高达59%,A轮及A轮以前的项目只占16%。 腾讯的投资贯穿了企业从创业到成长的全过程,尤其是相对重视早期投资,具有明显的成长型投资特征,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去扶持这些企业。 而阿里巴巴则相对聚焦在中后期甚至上市公司投资,就是明显的资本投资。 红杉资本一直是创投行业中的大牛,过去一直布局创投全赛道,今年上半年,腾讯投资企业的数量就直接超过红杉,拿下了创投圈一哥的地位。 腾讯作为一家科技巨无霸,有钱了搞搞投资,也没必要酸人家,而且这也并不能直接指向腾讯市值蒸发的根本问题。 根本问题出在哪里了呢?自媒体接招创始人方浩认为: 问题出在了腾讯投资的这些公司身上。 从京东到唯品会,从58同城到这几天颇受热议的拼多多,这些个腾讯系的互联网公司,没有一个市值不跌的。 一个儿子表现不好,可能不足以动摇爸爸的地位,但是大部分儿子表现都不好,爸爸自然跟着受影响。 这几天,腾讯的爸爸Naspers也很头疼,这家最早投资了腾讯的南非公司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究其根源,也不言而喻,这是一个连环效应,理解Naspers为什么会跌,就能理解腾讯为什么会跌了。 问题二: 数据和算法都没有做到极致 财经评论员李国飞在万字长文《全面反思腾讯的战略》中指出了腾讯的另一个问题: 腾讯现在面临的两大强敌:一个是阿里巴巴,一个是头条系产品。在企业体量上,腾讯要比这两家公司都强大,但是单拎出来做某一产品,腾讯就败下阵来。 原因就是,腾讯的数据和算法都没有做到极致。 腾讯的死对头阿里巴巴,非常注重算法,从2013年起就投放大量资源进行千人千面算法的研究。 大家打开淘宝,每个人看到的展示商品都是不一样的,搜索同一种商品,每个人看到的搜索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带给用户的体验就越来越精准。 阿里巴巴去年做的风生水起的新零售,比如说盒马鲜生。它是一家生鲜超市,也是便利店,同时也是餐饮店。 这家盒马鲜生是马云的得意之作,它是根据阿里多年积累的数据和算法,精准到每一家店面的用户画像,因此,去盒马鲜生的用户体验一直都不差。 腾讯也看到了这里面的生意,投资了永辉,还给了永辉一些人脸识别啊,小程序之类的支持,这跟盒马鲜生表面上看起来差不多,都很新零售。 但是这些公司进行商业决策时,需要很多大数据以及相应算法,公司本身积累得还很不够,同时腾讯也无法提供,因此就跟盒马差了一大截。 对于数据,阿里比腾讯“饥渴”很多。 阿里在获取数据的途径太多了,比如,通过淘宝天猫交易,就可以知道用户买了什么,商品的价格等等。 除此之外,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还能获取金融数据,旗下菜鸟获取仓储物流数据,收购饿了么获取餐饮数据,创立盒马直接获取线下经营的各种数据。 而这些,都是腾讯所不及的,因为,腾讯的数据,只有一个单一的微信支付金额,维度太单一。 因此,阿里对于用户的画像清晰精准,而腾讯相对来说只能通过社交用户粘性去跟阿里竞争,但是转化效果却大差一截。 所以,这场战争的实质,是数据和算法之战。腾讯善于模仿,但在这方面的能力还很薄弱。 问题三: 腾讯的地狱级挑战, 产品方法论过时了? 第三点原因,是腾讯面对的地狱级挑战:马化腾需要反思,自己的产品方法论过时了吗? 2010年,腾讯启动微信项目,在所有互联网巨头中第一个转身。 有人说,”巨人转身慢“这句话,在腾讯身上不存在。 这得益于腾讯是最早执行”快速迭代微创新“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也就是马化腾经常强调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就拿微信来说吧,从2011年1月推出到年底,1年的时间更新了11个版本,平均每个月迭代一个版本。1.0版本还只有聊天功能,而真正从模仿过渡到创新,从2.0加入语音功能才开始。后来加入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朋友圈、扫一扫、微信公众平台,都是快速迭代的过程。 这种能力让腾讯击败了MSN、联众、盛大等众多的互联网巨头,获得强大的盈利能力。 可从这份腾讯史上最难看的财报来看:今日头条+抖音横空出世与崛起,让腾讯的地位岌岌可危。 几周前,抖音首次对外公布自己的全球月活跃用户数据: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国内日活达到1.5亿! 为了对抗抖音,腾讯花了大价钱扶植的微视,可财报里微视的日均播放量,排在最末位,连QQ自带的短视频都干不过,为什么? 因为腾讯做不到地狱级的单点突破。 马化腾给腾讯有一个八个字的产品方法论:用户体验,快速迭代。 头条系等移动产品则采取了另外一种方法论:地狱级的单点极致。 什么叫地狱级的单点极致,就是在大数据算法之下,把一点往死了做,不是普通级,不是精英级,一上来就是地狱级。首战即决战。 抖音的界面是极简,人工算法又有今日头条加持,但抖音最狠的一个点是,它做了很多工具,让普通人也会拍出高质量的视频,抖音发现页里评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极其恐怖。 在地狱级的单点突破面前,先推出产品,再迭代的方法论,过时了!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