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南海波涛
  • 积分:2288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8/9/10 20:47:49
  • 楼主(阅:63096554/回:0)尼泊尔、印度和不丹的花样教师节


    910号是我们中国的教师节,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会在节日中感恩为学生辛勤耕耘的老师们。


    博学者为师,传道授业解惑,择其善者而从之;精湛者为师,启迪引导梳理,见其贤者而思齐。


    在南亚,尼泊尔、印度和不丹等各国的居民同样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谢意。每个教师节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而各个国家尊重老师的形式也各有特色。


    印度教师节:总统生日


    95日是印度的教师节。这一天是前印度总统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的生日,他本人也是一位教育家。


    1962年,拉达克里希南当选为印度第二届总统,他的一些学生和朋友就请求他同意在95日,也就是他的生日这天,举行庆祝活动。拉达克里希南回答说:“与其单独给我庆祝生日,不如让我荣幸地将95日这一天作为广大教师的节日。”于是,印度的教师节由此诞生。



    在印度,教师节这天不叫节假日而是庆祝日。老师和学生照常到校,但学校的教学工作被感谢和送贺卡等庆祝活动代替。这一天,有些学校为表达对老师的敬意,教学任务被高年级的学生包下来,由他们给低年级的同学上课,体验教师工作的辛苦与伟大。校方也会根据这些学生“老师”的表现给他们打分,评出最佳学生“老师”。


    印度也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被视为智慧、知识和洞察力的化身,享有崇高的社会威望和社会地位。


    在生活中,印度的老人们常常对孩子们说,教师的恩德仅次于父母,在印度教经文中甚至将教师奉为神灵,认为教师是造物主的化身。


    尼泊尔教师节:宗教庆典


    尼泊尔教师节是印度教节日,被称为Guru Purnima,在每年超日王历Ashadha月的月圆之日庆祝(在公历78月间)。这也是所有印度教徒的教师节。


    百度百科称尼泊尔教师节是718日,这是不准确的,每年公历日期都在变化。


    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尼泊尔各个院校纷纷在自己的校刊或网站上发表祝辞,向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学子们也通过朗诵会以及征文比赛等活动,表达对老师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不少孩子还会组织起来,为老师们献舞和点上祝福的提卡。


    在尼泊尔,人们崇尚智慧和知识,因此作为授业解惑的教师,历来受到人们的敬重和爱戴。在古代,教师只有最高种姓婆罗门才可以担任。


    教师不是一门职业或专科,而是一种社会责任。


    每年教师节之际,尼泊尔的教育部门都会根据民意调查,向优秀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还对长期坚持在边远山区及战后重建地区教书的乡村教师给予了特别嘉奖。


    有不少在国外工作的尼泊尔人甚至会回到祖国,向曾经教过自己的教师献上了花环,并与老师一同回顾难忘的校园时光。


    不丹教师节:国王诞辰


    不丹教师节是在每年52日,这也是不丹第三任国王吉格梅.多吉.旺楚克的诞辰——他为不丹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教育体制。


    不丹人非常尊重自己的老师,他们最尊崇的邬金第二佛莲花生大师,就被称为咕汝仁波切,大意就是老师活佛(不是很准确的翻译,大概理解下)。


    在教师节的时候,全国都会放假一天,师生则聚集在各自学校庆祝。除了卡片和礼物,大家还会组织各种文娱活动,作为佛教国家,孩子们会为老师献上哈达。这是不丹人特别的一天,他们同时庆祝两个重要的事件——现代不丹之父第三任国王的生日和教师节。


    学生们认为,老师和国王一样,给了他们未来绽放光彩的机会。


    老师们也会穿上正装,严谨正式地感恩学生,感恩他们给予的尊重与爱。


    老师:一生的信仰


    印度教的男童在5岁至12岁期间要举行拜师礼和入法礼。这是为男童拜宗教导师、离家接受宗教训练而举行的一种仪式。


    叶凉:入学的男童必须是前三个种姓暨再生族: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人是没有资格的。允许拜师的年龄,每个种姓也不一样。


    拜师仪式开始时,父母要为拜师的男童沐浴、剃发,并接受老师赠送的离家苦修的衣服,其中有一块遮羞布。老师口诵经文把衣物送给拜师的男童。接着又赠送草编的腰带,授圣带,并把兽皮衣、木棍等物送给男童。此后,老师掬起一棒水倒在拜师男童手中,象征着老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拜师的男童要向太阳祈祷,才会被老师接受为自己的学生。


    老师在学生前念诵太阳神祷言:这是现实,这是智慧,这是光明,我们拥有明媚的阳光。它是火,点燃了我们的聪明和智慧。


    拜师仪式结束后,男童就被送到导师家,与导师同住,学习吠陀,钻研奥义书接受各种戒律训练,直至"梵行期"结束(大约12年)才能重新回到家中,过世俗生活,开始家居期。


    叶凉:当然,现在要求早已没有那么严格,往往是用定期前往学习等方式来替代。



    南亚有句广为流传的金句:“国王只受到臣民的尊重,而老师受世人的敬重。


    在古印度,教师不仅要求出身高贵、才华出众,有高深的教育技巧,更重要的是品德高尚,有无私怜悯心。教师是为人类服务的一种社会责任。老师们生活简朴,自律甚严,国王与臣民则有义务提供衣食所需。


    在不同国家,有不同信仰与不同风俗,但尊敬传授给我们知识与道理的人,这点是全人类共通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尼泊尔旅居多年,最幸运的就是遇到许多杰出的人,能够向他们请教学习,得到成长。


    鞠躬感恩,祝天下老师节日快乐!文:叶凉








    涛声依旧响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