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73520436/回:0)英国的征服打乱了印度社会的正常进程?英国的征服打乱了印度社会的正常进程。英国殖民统治者为了剥削的需要,把印度拖入世界市场,强行改变它的经济结构。这固然促使印度封建关系瓦解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过程加速了,但是这个发展不是正常的、健康的,而是畸形的、依附于英国的,是以残酷榨取印度财富和人民的血汗为代价的。 其结果是印度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不是印度资本而是英国资本占统治地位;印度不是变成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变富了,而是变得更穷了。正如马克思所说:“不列颠人给印度斯坦带来的灾难,与印度斯坦过去的一切灾难比较起来,毫无疑问在本质上属于另一种,在程度上不知要深重多少倍。 内战、外侮、政变、被征服、闹饥饿,所有这一切接连不断的灾难,不管它们对印度斯坦的影响显得多么复杂、猛烈和带有毁灭性,只不过触动它的表面,而英国则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构,而且至今还没有任何重新改建印度社会的意思。印度失掉了它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它的居民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悲惨的色彩。”首先,英国的殖民统治彻底破坏了印度原有的农业,将印度变成了它的粮食和工业原料供应地。 印度广大农民,在外国殖民者和国内地主、高利贷主的双重压迫下,生活十分贫困,许多人失去了土地,成为新兴地主的佃户。在普拉西战役后的58年时间里,英国从印度榨取了约10亿英镑的财富,其中,三分之二是用田赋的形式从农民手中搜刮来的,这些财富的每一块钱都从头到脚流淌着亿万印度人民的斑斑血泪。为了向农民收税,英国使用了种种凶残手段:欠税者常常被捆绑起来,上手铐、戴脚枷;关在上无遮盖的囚笼里,放在中午炎日下暴晒,或当着亲人的面鞭笞毒打;在他受折磨时,他的茅屋被搜抄一空,甚至连茅屋也被夷为平地。 英国殖民者的残酷统治和掠夺,造成了农村田园荒芜,十室九空,哀鸿遍野,满目荒凉,饥荒灾荒连年不断,农民被迫卖儿鬻女,成群结队地逃亡,殖民当局却调来军队捕捉逃亡农户。原来非常富庶的孟加拉地区,在一次饥荒中就有1000万人饿死,占该地区人口的三分之一。 连总督哈斯丁斯都承认,18世纪末孟加拉有三分之一的耕地成了野兽出入的草莽。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无法生存的悲惨遭遇,逼得广大农民拿起武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者,他们成为民族大起义的主要动力。其次,英国的殖民统治也严重摧残了历史悠久的印度手工业。 17世纪许多欧洲旅行家和商人,都以仰慕的心情描述印度织造品的精细,赞美印度的细纱布织得太好了,拿在手上简直感觉不到它,穿在身上就像没有穿衣服似的。仅孟加拉就有95种棉织品、丝织品和混纺织品出口。印度生铁和钢的冶炼、锻造质量也较高,东印度公司职员常运回一些印度钢材,作为礼物送人。造船的技术也很发达。 在一个时期内,英国人只能拿金银块来购买印度的产品。爱德华·托利访印后说:“大量银子像无数溪流涌向印度,就如同河流注入大海。”然而,英国殖民统治使这一切都成了往事。为了得到廉价手工业品,英国殖民者以武力强制广大手工业者为他们服务,直接奴役手工业者,后来又用立法手段将廉价的英国工业品潮水般地涌入印度,摧残并挤垮了印度的手工业。 大批手工业者纷纷破产,陷入绝境。英国殖民者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了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广大手工业者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极为痛恨,也积极参加了反英民族大起义。
![]()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