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75101387/回:0)吃素的印度人为什么还那么胖?因为先生的工作关系,我跟随他旅居印度,公司驻地在印度的古尔岗,古尔岗有很多跨国公司,离德里市中心地带有30来公里,有点像在中国大城市旁边的新区或卫星城,不少家属也“随军”住在这里。 出于安全和方便的考虑,公司中国人基本都全选择在公司附近一个社区租住,和印度人混杂一起,也因此,我有机会观察到部分印度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 这里是一个非常高档的印度社区之一,无论买房还是出租,价格都很高,所以,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观察到的,应该算是印度中产阶级以上的印度人生活吧。 这个社区很大,有20多栋14层高的小高层电梯公寓,电梯公寓旁边是两层楼高的独栋别墅,除了社区大门门卫,里面的每一栋电梯下面还有一个门卫,楼宇之间有众多花园、草坪,还有排球、网球场、健身房、游泳池,随时都有人维护,其实感觉和中国大型小区差不多的。 不同的是,只要是居住在里边的人,无论是买房还是租房者,使用这些设施都是免费,不用再额外付钱。 我们只需要付房屋的租金,电费和气费,水在我们小区是免费的,物管费则是房东自己支付。 可以这样说,和中国比,相同的钱买的房子,在印度比在中国过得舒服。 刚来头一阵,我最不习惯的是饮食,最开始好奇印餐,去了几次餐馆后够了,除了咖喱还是咖喱,而且哪哪都是素食餐馆,搞得我经常饥肠痨痨,并对国内朋友圈美食爱好者表示愤恨,可是我回国居然被朋友诟病说长胖了,真是冤枉得很。 哼,我不过是印度奶茶喝多了一点嘛。 我时常被好奇的国人问:他们天天吃素,怎么还是长那么胖? 因为有时我照片里的印度人,包括印度电影,真的多数是胖子。 通过对印餐和印度小吃的观察,我发现,印度人虽然不怎么吃肉,但他们尤爱喝奶,尤爱吃甜食和油炸食品,甜度相当惊人,基本上所有的小吃无一不是油炸的。 还有我认识的几个印度人,无论男女,无一不说自己最爱喝奶茶,早茶和下午茶必须喝,且要配各种小饼干,加上早中晚餐,不是一天五顿?! 而且他们喝的奶茶不是我们中国人刮油的泡茶,是大锅熬煮出来的,里面不仅加奶、加糖,还加姜,桂皮,肉蔻,甚至藏红花等各种香料。 在这里,印度人和中国人最不相同的地方是吃饭时间。 我们中国人是严格按照中国时间早餐7点左右,午餐12点左右,晚餐6点左右。 印度人不一样,早上10点,我所在楼层的楼道才会飘出加了各种香料的奶香,那是印度人开始喝早茶了;午后两点会有面粉的糊香,开始烙饼了;晚上九点或十点之后才会有炒蒜香和洋葱香,开始做咖喱了,那是印度人的晚餐时间。 所以,在我们中国人六七点吃完晚饭出来小区散步溜达的时候,会看见很多印度人也出来活动,小一点的孩子在草坪上,游乐场各种游戏和疯跑,大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做游戏,更小一点的像跟班一样尾着,大约是弟弟妹妹。 有趣的是这里男女有别,男孩子基本上跟男孩子玩,一起骑自行车,打球,女孩子基本跟女孩玩,躲一角跳舞,或坐一起说悄悄话,地上画格子跳房子,姑且这样称吧,像极了我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童年。 我发现这里,和中国不太一样的是,这个时候,很多大人是男人,爸爸在陪孩子玩耍,不像在中国大部分是妈妈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着玩。 而小区里,永远都是自己带娃的中国家属们,那些妈妈们自我解嘲说:是啊,印度男人从不用加班,所以,他们永远也赶不上中国嘛。 这时候的草坪上,早有人支起了很多椅子,上了年纪的老奶奶老爷爷们,穿着传统纱丽,坐树荫底下开始各种唱颂,各种祈祷,祈祷完之后聊,我走过去竖起耳朵也听不懂他们说啥,只好当他们聊家长里短和各种八卦吧。 这时候基本见不到中年女人,估计都在家准备晚餐吧。因为晚餐才是他们一天之中最正式的。 一般直到九点之后,草坪才会逐渐少人,该回家吃饭了。 吃完饭,睡觉了。 所以,虽然吃素,印度人胖是有充分理由的。 每天早上,小区里会从外面进来很多人,到各家各户做家务,有花工,修理草坪,熨烫衣服的,擦车的,遛狗的,带孩子的,做饭的...... 印度富人的家务分工很细,这些事都是分别由不同的人完成,而且,价格低廉,工人们一天跑好几家做活才养得活自己,所以,早上小区相当热闹。 有时真不明白所有活儿都请下人干完了,那印度人自己干啥呢? 除了上班,他们大概热爱锻炼身体,印度雾霾如此严重,每天早上照样有人拼着老命,戴着口罩,围着花园跑步,走路,当然也有游泳,健身房锻炼的,最常见的就是瑜伽了,在夏天早上,七点不到就有人练习瑜伽。 天气好时,我也会早起跑步,看见他们拿一个瑜伽垫子坐在草坪上,还有人专门坐在一个高台上教大家,大家跟着他练习,也有人在其他一角,自己练习,也有人一直要等到太阳出来之后,沐浴着阳光练瑜伽,总之,练习瑜伽就像咱们的广场舞一样,是普遍状况。 我们小区内部干净整洁,小区之外是马路,一步之遥就是灰尘遍地,没有绿化带,没有行道树的街道,大门外稀疏几棵小树也是灰扑扑的,到处是牛,坐卧自由,一眼看上去就是两种极致,有时真不理解这样的文化。 据说,印度人的房地产商,不像中国那样,政府要求修房子先修好周围环境,印度是必须在房产商选定的区域内再划一块空地,留给穷人盖房。 政府美名其约为是为了方便将来住在小区里的富人,穷人不至于跑太远的路来为富人服务。 政府有时会在这些空地盖一些廉租房,有时就空着,有穷人自己盖也可以。 据说我们小区房产商就把那块空地给自己用了,被政府狠狠罚了一下,罚的后果听说是游泳池修好后不允许富人们使用,两年后才开放。 当然,有一点还是很欣赏的,就是社区里印度人的慈善行为。 小区有一栋楼里有一套空房,那里是专门为小区工作的工人,就是那些保安哪,花工之类的人的孩子们,专门设立的一个名为图书馆的房间。 在孩子们午后两三点放学后的时间里,由小区里的妇女们组织,给他们额外辅导和补习功课,(印度教育也是竞争厉害,孩子们读书同样很辛苦)孩子们不用交钱,甚至他们上学的费用,都是小区里这些妇女的家庭里给他们出。 小区里的富人,大多数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包括女人,我认识一个叫姬塔的印度女人,她自己的孩子都长大成年,所以,她每天下午就像上班一样,去给孩子们上课。 还有就是,每周在小区大门口,有一餐免费午餐,小区或周围附近的穷人都可以来吃。煮,采买当然都是住在小区里印度人。每周都有,我有时遇到,看着无非就是一些咖喱糊糊和一些饼,但量比较多,看到来吃的人排成长队,分食的人,都心平气和的,不卑不亢也不趾高气昂。 关于印度,当然离不开歌舞。 也奇怪,印度其实很保守的,注重礼节,婚姻大多数由大人决定,基本不敢忤逆家里的老人,我曾在小区里亲眼见过本来眉飞色舞和同伴聊天的年轻人,看到一个老人过来,赶紧匍匐到跟前,跪下来亲吻老人脚面,这个大白天少见的行为让我惊呆了。 他们也尊老爱幼,比如地铁里同样有老弱病残座。 印度穿着也是保守,可以露腰漏背就是不能露腿,天再热也得套条印度版秋裤。 印度人的节日实在太多了,一旦遇到大节,诸如排灯节,撒红节或各种各样说不清楚的节日之时,小区里就会张灯结彩,摆摊卖各种小吃,晚上一定会有灯光舞会。 音乐一响,印度人完全变样了,跳得那叫一个奔放和热烈,这时候的中国人,就只有干瞪眼了。 这时候,这才是真正电影里的印度人。 实际上,这里的等级观念还是蛮重的,公寓里的电梯分主人和下人用,两大两小,分立在两旁。 老实说,印度人对下人的态度,比我们中国人严厉得多。 进进出出,楼下门卫和我们打招呼,印度人基本当没听见,不像我们中国人往往 要回个笑脸或答应一声。 有一次在楼下,我亲眼看见,平素那个见我非常客气的门卫,对一个准备进主人电梯的印度工人呵斥着,虽然说的印地语我听不懂,但表情看出来了,叫他走另外一边下人的电梯。 印度社区,我也只看到一面,不过描述,只不过是一件记录。文:杨小云 ![]() 侬好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