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一剪梅
  • 积分:7934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9/1/17 15:49:43
  • 楼主(阅:79042013/回:0)古印度传说中的萨拉斯瓦蒂河,是真有其事吗?


    在读世界史的时候,关于印度文明的起源,我们总会看见恒河、印度河的身影。然而你知道吗?在印度古老的文本中,却有一条被歌颂多次,至今却遍寻不着的河流。这条名为“萨拉斯瓦蒂河”的河流,究竟是真有其事,还只是个以讹传讹的传说呢?《被误解的印度大历史》作者借着现今考古发现和科学卫星影像技术等研究报告,对于这条河流的真伪,提出了确切的答案。以下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自千年以来,主要河流从喜马拉雅山脉流下,流往旁遮普省、哈里亚纳邦和拉贾斯坦邦。位在印度次大陆的这几个邦,因河流流过而绿意盎然、土壤肥沃;但现在,这些邦里绝大部分都成了沙漠地带,如拉贾斯坦邦。所有的伟大文明都在主要河流两岸发展繁盛,因为河流可以调节气候、灌溉田地,还能当作运输航道,并且带来饮用水源。



    可能是萨拉斯瓦蒂河支流之一的赫尔曼德河


    在《吠陀本集》四卷(《梨俱吠陀》、《夜柔吠陀》、《娑摩吠陀》、《阿闼婆吠陀》)、《往世书》和《摩诃婆罗多》等印度古老文本中,经常提到一条名为“萨拉斯瓦蒂”的河流。这条曾被提及千百次的河流,似乎就属于本章开头叙述的那类型河流。


    印度教徒把河流当作女神崇敬,而萨拉斯瓦蒂河就是象征工作完成及圆满的女神。


    《梨俱吠陀》中以敬重的语气提到萨拉斯瓦蒂河五十多次,并以「极优秀的母亲、极优秀的河流、极优秀的女神」形容萨拉斯瓦蒂河。在《梨俱吠陀》著名的赞歌〈河流颂歌〉中,同时提到了恒河、亚穆纳河、萨拉斯瓦蒂河、萨特莱杰河;从中可以得知,萨拉斯瓦蒂河的地理位置在亚穆纳河和萨特莱杰河之间。


    在赞歌中也说明了萨拉斯瓦蒂河的起源,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萨拉斯瓦蒂河是极为纯洁的河,充满动力,自山间流向海洋,而且不吝于将河流广大的资源带给众人”,另一首赞歌也咏唱萨拉斯瓦蒂河的力量:“此河中的浪强劲壮烈,分裂山峰如摘折莲花般易如反掌…...”


    长久以来,萨拉斯瓦蒂河一直被视为传说。虽然从公元一八七二年起,就有C. F. Oldham与R. D. Oldham对萨拉斯瓦蒂河及其支流可能流经的地区展开详细研究,他们证实找到了萨拉斯瓦蒂河的水道位置。两人所下的结论是:“萨特莱杰河和亚穆纳河曾经供给萨拉斯瓦蒂河水源,萨拉斯瓦蒂河先向西迁流,之后又往东,接着就消失了。”


    直到公元一九四○年,奥莱尔.斯坦因在古时的巴哈瓦尔布尔土邦境内发现了干涸的萨拉斯瓦蒂河部分水道,它在当地被称为“哈卡拉河”,河的两岸共有九十多个遗址。


    著名的德国地理学家赫伯尔特.威廉密在一九六九年研究相关地区之后,得出以下结论:在地形产生变化之后,亚穆纳河改变了水道方向,萨拉斯瓦蒂河因失去水源而干涸。


    时至今日,研究人员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科学卫星影像技术,重建了萨拉斯瓦蒂河的诞生与消逝;结果显示,萨拉斯瓦蒂河比印度河更宽、更深,印度河却在现代历史书里占了主要篇幅。


    萨拉斯瓦蒂河发源于本德尔本杰山,此山位于现今的加瓦尔专区,是境内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大高峰;萨拉斯瓦蒂河向下流经阿迪巴铎、巴哈瓦尔布尔土邦、巴尔夏布洪,一路流进平原后转往西,流过现今的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拉贾斯坦邦与古吉拉特邦,最后从古海口“大卡吉盐沼地”流入阿拉伯海。萨拉斯瓦蒂河似乎因西瓦利克山麓丘陵板块移动,在公元前五千年开始枯竭。


    事实上,西瓦利克山脉整体自巴基斯坦的博德瓦尔高原延伸,直到印度阿萨姆邦内,并从更新世(约一百七十万年前)就开始移动;可能就是在它的移动过程中使萨拉斯瓦蒂河与供养水源的冰川分离,因此萨拉斯瓦蒂河仅仰赖季风雨水供应水源,最后逐渐干涸,至公元前三千年完全消失。


    卫星图像则显示出目前克格尔河的河道,与昔日萨拉斯瓦蒂河的河床大致重叠。以碳、氧同位素检测克格尔河中的沙粒,结果皆显示此区在更新世中期时受到温带气候影响,曾有大量水源,甚至经常性泛滥。



    克格尔河


    因此,萨拉斯瓦蒂河与印度河是吠陀文化时期最重要的两条大河,而几条现今仍存留的支流虽然已经偏离原本的河道,还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印度河支流、亚穆纳河、格杰赫姆河、奇纳布河、萨特莱杰河及克格尔河。


    近期在印度与巴基斯坦境内的探察中,于印度河与萨拉斯瓦蒂河流域监别出超过两千处属于哈拉帕文明的遗址;而在萨拉斯瓦蒂河流域所监定出的遗址数目,远比印度河流域要高出七倍左右,因此令人不禁猜测:萨拉斯瓦蒂河流域对哈拉帕文明的形成,有着较多且重要的贡献。


    萨拉斯瓦蒂河流域的总面积约为两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一路向北方的罗巴尔行政区延伸,南至哥达瓦里河畔的丹纳贝德,东往欣登河畔、近德里的阿兰吉布尔,西至近阿拉伯海的苏特克根多尔和迷利卡拉特两处考古遗址。


    透过遥测与地质同位素等科学方法研究,再加上开挖发掘,能更精确地重建萨拉斯瓦蒂河的历史。印度卫星IRS-1C结合了欧洲遥感卫星的雷达影像,所拍摄的照片可鉴别出,在拉贾斯坦邦的塔尔沙漠中可见萨拉斯瓦蒂河现今仍存留于地底的部分。另一项卫星研究也证实了在印度河与萨拉斯瓦蒂河之间,曾经有过一条天然的水渠,由此确认了这两条河流当时相依互存的情况。


    如今,拉贾斯坦邦的比卡内尔、冈格阿纳加尔和贾沙梅尔等地为干燥地区,地质学研究人员为了找出可饮用的水源,发现了几处地下河区域,这些伏流与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融水毫无关联,反而是延续了萨拉斯瓦蒂河残余的部分。


    位于焦特布尔的中部干旱地带研究所中,有三位科学家组成团队,并借助陆地卫星影像图广泛研究此区。他们在研究报告中做出结论:“我们认为萨拉斯瓦蒂河造成了沙漠最西端的沉积,而这部分地下水的主要水源和几世纪以来渗入地层的沉积,皆与萨拉斯瓦蒂河相同。”


    为了证实这个说法,中央地下水委员会在干涸的河床上凿了二十四口井,结果发现其中二十三口井产出可饮用水。


    一九九八年五月十一日,巴巴原子能研究中心在波卡兰进行核试验后由印度私下进行,而后被欧洲与美国判罪,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以评估当地与周边地区的水质;测试结果证实此区的水可以饮用。


    来自喜马拉雅冰川的水源历史悠久,可回溯至西元前八千到一万四千年前,尽管北部少雨,之后仍逐渐由北方的含水层持续供应水源。这个推论巩固了萨拉斯瓦蒂河曾经存在的事实,因此今日称之为“消失的萨拉斯瓦蒂河”。作者:弗朗索瓦.高堤耶,译者林琬淳







    侬好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