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72944778/回:0)“文化之都”—— 印度不为人知的勒克瑙到印度旅游的外国人一般只知道德里、阿格拉和斋浦尔这个旅游“金三角”,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地区还有个叫勒克瑙的城市。我最早知道这个名字是阅读了印度著名作家普列姆昌德的小说之后,因为他笔下的那个朝歌暮宴、纸醉金迷的勒克瑙实在给人印象太深了。他把18世纪勒克瑙城里的那些怯弱无能但挥霍无度的纳瓦布(即贵族)们描写得如此逼真,以至今日,人们还用“勒克瑙的纳瓦布”来讥讽那些赶时髦的人们。据说,当时的王公贵族们整天沉溺于吃喝玩乐、斗鸟下棋、寻花问柳,完全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因此,勒克瑙也逐渐变成了一座诗文多、园林多、花卉多、香水多和娼妓多的城市。 这个印度最大的北方邦的首府位于恒河平原的中心,恒河的支流戈默蒂河从这里流过。据印度神话传说,勒克瑙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英雄罗摩的弟弟拉克希曼所建。它最早时叫曲女城,公元7世纪戒日王执政时,曲女城一度曾是京城。据说1256年时,一批穆斯林谢克人来到这里居住。他们请一位名叫勒克那·巴斯的工程师为他们修建一座城堡,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久而久之,勒克瑙成了穆斯林聚居的地方,而城市也随城堡的名字由勒克那变成了勒克瑙。实际上,勒克瑙在历史上出名还是莫卧儿王朝后期的事。当时,印度北部的一些军官拥兵自立,割据称王,勒克瑙成了阿瓦德土邦的首府。1819年,它被英国总督说服,宣布脱离莫卧儿王朝而独立成了阿瓦德国。由于国王昏庸无能,英国于1856年将他驱逐,并吞并了阿瓦德国。但事与愿违,这一事件竟然成了印度反英大起义的导火线。1857年,起义者在这里与英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围困英国总督府达87天之久。现在,英国总督府遗址已成了观光之处,废墟墙上的弹孔和枪炮轰击的痕迹依稀可辨。 勒克瑙在印度历史上并不十分煊赫,但它在过去200年中留下的名胜古迹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这些18、19世纪的建筑与德里的红堡、阿格拉的阿格拉堡和斋浦尔的琥珀堡同以莫卧儿时代的作品为蓝本,只是华丽和辉煌更胜一筹。著名的巴拉·伊芒巴拉墓宫建于1748年,其最大的特点是用石砖和灰泥代替了传统的红砂石料,大门两侧山墙上众多波斯式的圆顶和莫卧儿式的小亭令人耳目一新。中央大厅长50米、高15米,是世界上拱顶式长廊大厅中最长的。宏伟的圆形拱顶大厅装饰得富丽堂皇,这在印度同类大厅中也是最显著的。附近的乔塔·伊芒巴拉墓宫建于1837年,其特色也是不同凡响。白色的主体建筑上面是一个金色的圆顶,前面的草地和花圃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水池,水池两边则是两个相对而立的白色小陵。三座陵墓遥相呼应,与中间的草地、水池、花圃组成了一个偌大的莫卧儿式的花园。两大建筑群之间是著名的鲁米门,建于1784年。高20米的拱门雕刻和装饰得华美而繁密,拜占廷式的拱门上再竖3个莫卧儿式的小亭,这在同类建筑中是十分突出的,因而成了勒克瑙标志性的建筑。拱门西面是一座1881年建造的67米高的钟楼,钟楼明显是英国和印度式建筑的混合物。莫卧儿式建筑群中矗立着一座有点欧式的钟楼,这在印度也是罕见的。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