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山
  • 积分:30596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9/5/21 20:00:20
  • 楼主(阅:80301924/回:0)没有看过印度喀拉拉邦大象节的人等于虚度一生


    每年5月,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大象节庆典。


    大象节又名普拉姆节,是喀拉拉邦特里苏尔人为庆祝当地一位神灵的生日而举行的大型宗教庆祝活动。


    在喀拉拉邦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一个人如果没有看过特里苏尔的普拉姆节,就等于虚度了一生。”


    在喀拉拉邦特里苏尔县的阿拉图普查,每年在这里举行的普拉姆节令这个村庄名声大噪。


    到达阿拉图普查的方式有两种:附近的科钦国际机场,距离特里苏尔约58公里;特里苏尔火车站则距阿拉图普查约15公里。





    节日庆典在传说有着3000年历史的Sree Sastha寺庙举行,寺庙供奉着寺庙的主神艾亚帕。


    传说在节日期间,邻村的诸神会来拜访寺庙的主神艾亚帕。这场大型的生日庆典就是一场诸神的狂欢。
    诸神的狂欢



    普拉姆节时间跨度共7天。


    第一天的升旗仪式宣告节日开始,第四天晚上燃放烟花。整个村庄在长达一周的兴奋与热情中,于最后两天达到狂欢的巅峰。在节日倒数第二个夜晚,华丽的盛装大象队伍和乐队、舞者悉数登场,宣布着普拉姆节高潮的到来。


    这一晚,无数的传统灯具和巨大的火炬照得南印度的天空如同白昼一般。


    华丽盛装的大象顶着闪光亮片的五彩伞和如同拂尘一般的白毛掸,鼻头佩戴着黄金护墙,背着圣钟,向着邻近的水田进发。




    61头大象在欢乐的人群中排成一行。身穿南印度传统长袍的训象师们赤裸着上身,鼓手敲着最完美的鼓点,和象队侧翼狂欢的舞者一起进行游行。


    整个游行是一支盛大的狂欢队伍,经过严格训练的大象耐心站立,配合着欢呼的民众和喧闹的鼓点,这一切一直延续到次日清晨。





    日出时分,背负着寺庙神像的大象在寺庙聚集,向附近河流进发,进行下一场仪式。


    仪式的内容是将大象背上的神像置于河水中,祭司们念动咒语,敬献鲜花,为主神艾亚帕净身。


    这场为纪念诸神欢庆普拉姆节的聚会,因其周密的程序和宏大场面而吸引了大量游客。
    “领头象”拉穆的进退抉择



    今年的普拉姆节也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花絮。


    当地的头条新闻来自大象节上的“头牌”大象拉穆。拉穆身高3.2米高,是目前印度境内最高的大象。


    已经50多岁的拉穆几十年来一直是普拉姆节的“领头象”。在今年普拉姆节开始前,这头英俊的大象因被阻止参加庆典活动而在当地引发争议。


    拉穆身形高大、鼻梁挺拔,但同时也是一头有着暴力倾向的大象,传闻,这些年来相继有13人因它踩踏致死。


    批评者认为,由于拉穆的不良性格和过于高大的体型,它对当地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也有众多支持它的人指出,由于拉穆存在部分失明的情况,因此应该原谅它过于敏感和情绪化的特征。




    在普拉姆节开始前的一周,当地政府以拉穆的健康隐患为由禁止它参加此次庆典。


    禁令引发了拉穆支持者的抗议,喀拉拉邦训象师联合会威胁称,如果拉穆遭到禁止,他们将集体抵制这个节日:“如果禁令没有被取消,我们将抵制这个节日作为抗议,并且不会把我们的大象借给这个节日或任何其他游行队伍使用。”


    在经过兽医彻底检查之后,拉穆最终被允许参加这个节日。要求是时长不得超过一个小时,且保证有四个驯象师同时在场。



    在今年的开幕式上,盛装的拉穆再次冲破一扇巨大的木门,大踏步穿过欢呼的人群和绚丽的烟火,为一年一度的普拉姆节开幕。


    它那宽阔的前额和鹰钩鼻让在场的观众一眼就能立即认出来。寺庙里的祭司这样形容它:“因为他的体型和美貌,他是个明星。他的前额又长又宽,它的象牙优美地弯曲着。”


    拉穆在当地享受着一个明星的待遇,当它将要经过某个城镇时,它的海报和广告牌会被张贴在灯柱和树上,拉穆的粉丝们会在家里展示它的镶框照片。
    抵制和传统间的取舍


    尽管采取了保护措施,但在普拉姆节中还是状况频发。


    今年的巡游中,又出现一头大象在活动中突然发怒,袭击主人后逃脱。


    肇事的大象用鼻子掀翻一辆汽车,随后在街上横冲直撞,最终被制服。


    事件中4辆车和一所学校外墙受损,大象主人腿部受伤。事件中没有其他人员伤亡。



    长期以来,针对包括大象在内的动物表演和旅游活动都遭到了动物保护组织的抵制。


    他们提出抵制一切“骑大象、观看海豚杂技”在内的动物表演。


    被驯养进行表演的动物们的生存状况更是令人堪忧,这也是引发众多人象冲突、动物生理和心理疾病的主因。


    但包括训象师在内的动物旅游从业者们则表示,从事表演和旅游业的动物都是家养的,没有野外生存能力。


    从人力、土地、管理上看,饲养动物的成本都颇高,没有旅游业的支持,包括家象在内的动物生存状况将更困难。


    如何在保持传统风俗习惯和促进旅游业的同时,加强对大象等表演动物的监管与关注,提高训象师等从业者的待遇和技能,对虐待动物的行为进行重罚,也许这是目前最折中的妥协办法


    在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相处中,随着人类智慧的累积,应该更加懂得保护、尊重和敬畏。


    文:何岸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