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一剪梅
  • 积分:7934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9/7/12 21:21:31
  • 楼主(阅:80504571/回:0)走进西藏以西——最神秘的印度拉达克


    在国内的时候,一直没有去过西藏,来印度,却去了一趟西藏以西。俗称小西藏的地方,是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的列城,海拔3500米,只比拉萨低100米左右。


    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与我国西藏阿里地区接壤,从阿里往西就是拉达克,拉达克是唐吐蕃王朝后裔所建,历来是藏族的传统居住区,无论从地理,民族,宗教,还是文化皆接近西藏。


    居民大多数为藏民,绝大多数信仰藏传佛教,语言是藏语拉达克方言。


    列城(Leh)则是拉达克地区的一座城市,人口有11.76万人,主要居民仍然以藏族人为主,大约84%的人口信仰藏传佛教。


    从德里飞列城只需要一小时,之前坐飞机去过克什米尔的斯利那加,斯利那加离列城并不远,应该是同一条航线。


    从飞机上往下望,和去斯利那加当时的感觉一样,再一次被喜马拉雅山脉的壮观,壮美所震慑,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脉仿佛就在眼前,却又触不可及,千山万壑连绵不断,山顶白雪皑皑,山脊如刃。


    此时正是清晨七点多,阳光洒遍雪山,映照雪峰熠熠发光,蓝天洁净如镜,白云如波浪,翻卷在山峦之中,我们像是漫步云端,行如仙境之中,飞机越飞越低,而神山离我们越来越近。


    列城机场坐落在一片削平了的山头上,飞机降落到跑道上慢慢滑行,机翼和轮子仿佛就擦着跑道外侧的碎石而过。


    机窗外全是一片片土黄色的荒山,蓝天明澈得像是假的,机场小得不用摆渡车,走路就进入了大厅,机场工作人员的长相也和藏族人无异,脸上多数有着藏族人特有的高原红,办手续时用的英文,结束后我们跟他们说:扎西德勒,他们也满脸堆笑回复:扎西德勒。


    去过西藏的同事说:和拉萨机场一样!


    之前同事约好的包车司机早在外候着了,接到我们一行后,开车不过十分钟就把我们送到了市区之前定好的一家酒店,一栋有着浓浓藏族风情的旅舍。


    窗户外挑出红,蓝,白三色经幡,一眼看上去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藏族民居明显异于其他少数民族建筑的标识。


    旅店共有三栋建筑,全采用木质结构,色彩明艳,成一个回廊状,内有院子,院子中央是天台,站天台处,抬眼面对远处一座雪山,低头便见院内草坪矮墙根处一株杏树,一树白花开得如云一般。


    放下行李,我们便去参观离城不远处的列城王宫,列城的旧时王宫,是模仿拉萨的布达拉宫所建,俗称“小布达拉宫”。


    车行驶了一小时之后,远远的看见了王宫,高高的矗立在一座山头之上,据说从列城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仰望到。


    此王宫为17世纪所建,从上到下,一共有九层。当然无论从规模和气势都无法和拉萨的布达拉宫相提并论。


    顶着烈日走进楼顶,没有发现什么珍贵的宝物,最明显的就是每一层无比坚固的城墙和突出来可以瞭望远方的木制阳台,普通普通的墙面和顶,并没有绘制精美的壁画和色彩,在纯净蓝天的映衬之下,反倒显出王宫被岁月所侵蚀的沧桑之态。


    回程的路上,我更喜欢观察荒山之中的小绿州,拉达克语称山间隘道叫“拉”,管很多叫“达克”,拉达克,意思就是“有许多山道的地方”。


    拉达克人千年来就生存在这些山峦的夹缝之中,靠喜马拉雅的冰川融化成水生存,冰川河流挟带着大量的泥沙在一些狭长的山谷区冲积出小块的平原,小平原上,雪水又滋生出一些可以耕种的小绿洲。



    路途中,目及所见,除了荒山还是荒山,一条赞斯卡河流蜿蜒在荒山之中,河流流经平坦之处就是那些小绿洲,荒山包围的绿树里隐藏着一栋栋藏式民居,寸草不生的荒岭高处,又往往立着一栋两栋孤独的喇嘛庙或者寺庙。寺庙多数看上去朴素破败,没有我国多数寺庙的金碧辉煌。


    此时正值春天,山谷之中的小村庄里,绿色中夹杂着蓬蓬白色杏花树,开的肆意奔放。


    回到旅舍,吃完晚餐,我们一行出来散步,没有一家商店开着,小巷家家闭门谢户,一根两根电线杆相隔很远,孤单的照着路面,依旧昏暗不清,仰头,没有月亮升起来,仔细再看,却有无数星星,满天星光,多得吓人,石头墙小巷,脚下流水声,远处有狗叫,不过八点,一瞬间我以为回到70年代的故乡大理。


    两同事有高反,店老板连夜开车送去医院看病,挂号急症,吸氧,打针,开药,一人花了35卢比,不到四元人民币。


    店老板全程陪护,从晚上八点到十二点。我们感慨这里的人如此淳朴,有如流经这个小城的涓涓细流,清亮清凉。


    第二天,我们去拉玛玉如寺,来回一共要花六个小时。


    拉玛玉如,名字很好听,如同中国藏区那些同样好听的名字一样,林芝,墨脱,那木措等等。


    没想到通往拉玛玉如的道路,竟然是如此崎岖与荒凉。


    这条路其实也是通往斯利那加的公路,我们的车离开河谷中的列城之后,就再也看不到一丁点儿绿色了,除了前方一条笔直的道路,其他就像是全是碎石的荒原之上,雪山看上去是那么遥远。


    不太像藏人的司机把车开得飞快,感觉像是驾驶着一匹马,信马由缰,驶往天边,天路,像天路,真像天路,同行的伙伴突然想放李娜的青藏高原,只可惜手机之前没下载,而这里网络毫无信号,于是跟司机说放点歌吧,阿里拧开了车里过时的收音机,是一曲又一曲欢快婉转的印度歌曲,跟高原的空旷苍凉毫无半点关系。


    然而,天路终究变成了山路,碧绿的赞斯卡河流一路陪伴,一会左,一会右,山路崎岖,全是悬崖峭壁,漫漫山石,没有植物,没有动物,没有房屋,甚至没有其他车辆,看上去是那么危险和狰狞。



    忽然之间,遇几十辆绿色印度军车,驮运着覆盖着帆布的一车车不知什么物资,一车接一车,沿着赞斯卡河流,超越我们,呼啸而过,其实是我们礼让他们先过。


    他们行过之处,我看到了一些架设在悬崖峭壁顶端的火炮,河流边上如一栋房子大的大石块顶端也架设着机关抢,或者是插着一杆印度国旗。


    荒山野岭之中,这些貌似更具有象征意味多一些。


    接着,快要到达拉玛玉如时,我们终于看到了那种被叫做“月球表面”的沉积地貌,黄色,褐色,紫色,最多的是灰黑色,这些奇特的大山表面,看上去光滑无比,实际粗糙无比,从山顶到河床,一干到底,寸草不生。


    这是世上最崎岖,最贫瘠,最荒芜的山地,这里完全不像地球,只有无尽的荒凉,荒凉到底,这就是“月球表面”。我们被震惊得说不出话。



    路途漫长,而我们终于来到了拉玛玉如寺。



    拉玛玉如寺,是印度人和西方游客最爱的冥想与清修之地。


    我们慢慢爬到站在寺庙最高处,檐顶风铃当当,可以眺望到远处的雪山,俯瞰土黄色中零星夹带绿色的小镇,听见山风列列。


    事实上,对于寺庙建筑,或者是寺庙里各种精美的雕像,壁画,绘画的欣赏,我和随行的伙伴们都不太懂,但我们懂得珍贵,这个寺庙一如印度很多地方,往往藏有具有价值连城的宝物,连同上千年的自身,却又随随便便的摆放在那里,静止亘古,一如不变的往昔。
    我努力想寻找那些与经幡、白塔、寺庙壁画有关的故事,却只看到了这里的人有着最清澈的眼睛;只看到了这里的人有着最羞怯最平和的笑容,这是拉达克人。


    其实,这里并非世外桃源,所谓世外桃源,是风和日丽,是水草丰美,是好死赖活,是永远逃不脱的凡世尘土。


    这里却是一个如此贫瘠与荒凉的地方,一年里有半年的冰封期,从11月到来年四月,那时大雪封山,气温会降到-40度,天地间只剩下寂寂雪山,皑皑白雪,巍巍蓝天,和冽冽山风,现代都市人喜欢来此清修,我不太懂得习惯闹市生活的人来此能清修到什么,但我知道,这里的原住民,必须有信仰,信仰的力量,是要人在这块荒凉贫瘠的大自然面前,一样活得从容,自然,以及平静和有尊严。


    这里世界最高的大山,将一切现代化抵挡在外面,也把人类除了爱与生之外的一切欲望抵挡在外面。


    拉达克离西藏很近,班公措湖分立中印两端,我国拥有湖的三分之二,印度三分之一。


    列城离拉萨很远,直线距离有2000公里,然而外边的世界再乱,这里却是亘古的“遗世独立”,一千年来,她都是以这样的姿态伫立——这也是她最迷人所在。青藏高原值得敬畏,拉达克值得敬畏,这里的人值得敬畏。


    所以,现代人,你来这里,是为了在夜空里可以看见银河和星河,在荒寂的寺庙倾听自己的心声。


    不然,千里迢迢跑去西藏,万里迢迢跑去列城,想寻找什么?文:杨小云







    侬好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