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云儿
  • 积分:542
  • 等级:五年级
  • 2019/2/18 14:42:29
  • 楼主(阅:82580724/回:0)“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


    按:任正非曾在华为的一次高层会议上提问:“我的水平为什么比你们高?”大家回答:“不知道。”任正非说:“因为我从每一件成功或失败的事情中,都能比你们多领悟一点点东西,事情做多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在战争年代,我军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打一仗,进一步。在和平时期,每到年终总结的时候,我们总是让人们思考两个问题:对今年怎么看?明年怎么干?其实,这里所讲的,都是善于总结、不断提高的问题。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是一个重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善于总结,并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他曾这样说过:“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善于总结,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提高水平、改进工作的重要方法。经常总结,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加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把工作做得更好。


    “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关于总结经验,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意思显而易见,经验是正确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汇集,是可以用来指引胜利道路的正确思维与策略。


    毛泽东高度重视总结经验。常结合亲身经历,反复强调实践经验的极端重要性。指出一个领导高明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善于总结经验。


    1941年他给谢觉哉写信说:“凡人(包括共产党员)都只能跟据自己见闻即经验作为说话,做事,打主意,订计划的出发点或方法论,故注意吸收新的经验甚为重要,未见闻的,连梦也不会做。”第二年,当有人说如果中央正确的文件早五年出来就好了,他当即回答,那当然好,但却不可能,因为没有经验(指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一些经验),“什么事都需要经验。什么好的政策都是经验之总结”。


    毛泽东还讲过,一个真正会打仗的人,不在于熟记军事教程,而在熟知敌我双方情况,找出行动的规律,解决好主客观的矛盾。他说:“没有一种长时间的经验,要了解和把握整个战争的规律是困难的。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必须在战争中学习才能办得到。”


    1964年8月29日,毛泽东在会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时,一位团员问:“您所以这样伟大的秘密是什么?您力量的源泉是什么?请告诉我们,以便让我们多少学得一点。”毛泽东回答,我没有什么伟大,就是从老百姓那里学了一点知识而已。虽然我们学了一点马克思主义,但是单有马克思主义还不行。要从中国的特点和事实来研究中国问题。他又说,力量的源泉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也不行。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


    1965年7月26日,毛泽东会见刚从海外归来的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和夫人。接见时,李的秘书程思远作陪。毛泽东问程思远的学历和工作经历,程思远扼要地说了。后来,谈到美国,程思远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办公桌上摆着一部《毛泽东选集》,影响所及,以致学习毛泽东思想蔚然成风。一个国民党人曾对程思远说,他也用毛泽东思想办事,他把毛泽东思想概括成两句话:“调查不够不决策,条件不备不行动。”


    毛泽东笑了,他忽然问程思远:“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


    “不知道。”程思远茫然不知所以。


    “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毛泽东盯着程思远说:“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吸取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继续前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的两次谈话道出了他一生的成功秘密:善于总结经验,集中群众智慧。


    所谓经验,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从哲学上讲经验通常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既可以来自于亲身实践,也可以通过读书学习,间接地来自于他人和前人的实践。而亲身实践更为重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领导干部也不是生来就有领导才能的,要使自己不断有所进步,就必须学会总结经验,把丰富的实践经验变为规律性的认识,这样,才能提高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水平,提高领导能力。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就十分重视对革命实践及其历史经验的研究。例如,他写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重要著作,就是分别从政治路线、军事路线、思想路线上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他深入剖析了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根源,及时地回答了党所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正是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成功地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非常重视总结历史经验


    陈云认为总结经验是为了展望将来,少走弯路。“没有事后诸葛亮,就没有事前诸葛亮,事后诸葛亮就是总结经验。”因此,要注重总结历史经验,从中得到适应新环境办法的启示。要随时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把过去做对了的和做错了的加以分析,使我们头脑清醒,把工作提高一步。”要勤于记录经验总结,对后代有个交代。


    刘伯承几乎每遇大战必做作战总结。在他的总结中,不仅总结我军自己的作战经验,而且善于总结敌人的作战规律。每次作战结束后,他都要专门召开一定规模的总结讲评会,进行战术总结和政治思想总结,而且总是将两个总结放在一起搞,既肯定成绩和进步,又找出缺点和不足,进而明确今后打仗应继续发扬什么,注意克服什么。使部队每打一仗,不仅指挥方法上有进步,思想作风等方面也能得到提高。据许多当年刘邓的老部下回忆,这样的总结会就是最好的课堂,每次都能学到许多管用的东西。邓小平曾说:“伯承善于总结经验,把军事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又善于创造性地用理论指导军事实践。”


    经验有局限性: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既要重视经验,又要避免经验主义。对于总结经验,刘伯承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经验好似一堆零碎的钱,理论好似一根钱串子。用理论把经验总结起来,使之条理化,就像用钱串子把零散的钱串了起来,好拿好用。刘帅还说,只有空洞的理论而不联系实际,就是教条主义者;埋头实际而不上升为理论,就是事务主义者。



    毛泽东总结经验的特点:


    既重视正面经验,也重视反面经验;既重视自身经验,也重视他人经验(如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既重视个人总结,也重视集体总结。


    总结工作时应特别注意失败的教训。因为一般来说,人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会更多。毛泽东说过:“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作为军事家的毛泽东,一生中打过无数胜仗。可建国后,毛泽东却常向别人谈起他指挥过的几场败仗,介绍其中的教训,可见后者留给他的印象之深。


    毛泽东敢于和善于从错误和挫折中学习,敢于和善于向对手、向敌人学习,特别看重“反面教员”的作用,充分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科学态度。下面几段话,非常深刻地表明了毛泽东的这个学习特点和思想方法:


    “艰难困苦给共产党以锻炼本领的机会,天灾是一件坏事,但是它里头含有好的因素,你要是没有碰到那个坏事,你就学不到对付那个坏事的本领,所以艰难困苦能使我们的事业成功。”“经济困难就学会做经济工作。我们要感谢何应钦,他不给八路军、新四军发饷,他这样一困,我们就提出了是解散,是饿死,还是自己动手搞生产的问题。”


    1956年中共八大上,毛泽东指出“坏事也算一种经验,也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就有陈独秀、李立三、王明、张国焘、高岗、饶漱石这些人,他们是我们的教员。此外,我们还有别的教员。在国内来说,最好的教员是蒋介石。我们说不服的人,蒋介石一教,就说得服了。蒋介石用什么办法来教呢?他是用机关枪、大炮、飞机来教。还有帝国主义这个教员,它教育了我们六亿人民。一百多年来,几个帝国主义强国压迫我们,教育了我们。所以,坏事有个教育作用,有个借鉴作用。”


    1957年1月,他对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讲话,“我劝在座的同志,你们如果懂得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那就还需要补学一点它的对立面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不懂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我们有些共产党员、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的缺点,恰恰是对于反面的东西知道得太少。读了几本马克思的书,就那么照着讲,比较单调。讲话,写文章,缺乏说服力。你不研究反面的东西,就驳不倒它。”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总结经验的基本方法:比较、归纳、提炼。



    1956年9月,毛泽东在与南斯拉夫客人谈话时也这样说过:“你们提到《论十大关系》,这是我和34个部长进行了一个半月座谈的结果。我个人能提出什么意见呢?我只是总结了别人的意见,不是我的创造。制造任何东西都要有原料,也要有工作。”


    毛泽东的许多重要著作,都是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写出来的,毛泽东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1956年9月10日,他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我的那些文章,不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是不可能写出来的,因为没有经验。所以,那些失败,那些挫折,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育;没有那些挫折,我们党是不会被教育过来的。”


    1962年1月,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


    有过这些切身经验,毛泽东对于建国后认识建设规律也要经过一番曲折,亦有思想准备。他在1959年质疑苏联教科书,认为该书把人们在新时期认识规律讲得太容易了。他说:“要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必须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研究,而且必须经过胜利和失败的比较。反复实践、反复学习,经过多次胜利和失败,并且认真进行研究,才能逐步使自己的认识合乎规律。”他在这里所说的三个“必须”,实在是其经验之谈。



    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谈总结经验的方法,实质上也是围绕上述三条。


    陈云一直强调,要把工作做好,一定要实事求是。因此,也只有坚守实事求是,才能正确地总结经验。为了做到实事求是,就要掌握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要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陈云说:“从我的经验看,如果上面说的三条要求都达到了,就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比较好地做到实事求是。”


    李瑞环说,总结经验有三个基本要求:一是要有丰富切实的材料,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要有加工的工具即科学的理论,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三是要有加工的本领,能使用工具把材料加工成成品。材料、工具、本领三位一体,缺一不可。他在《总结经验十题》中把三个要素具体化为十项:要有正确的态度;要下大功夫搜集材料;要学会分析综合;要重视特殊性;要注意从偶然中找必然;要尊重前人的成果;要走群众路线;要多实践几次;要使大脑真正成为加工厂;要处理好总结经验和写文章的关系。


    通常各单位都有季度总结、半年总结、全年总结,但大部分人的总结敷衍了事,既不重视总结,更不善于总结。总结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是一个人真正在总结中得到心智和本领的飞跃超越的过程。只有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才能获得宝贵的经验。


    经验是制胜法宝——善于总结正确的经验;错误是成长的宝贵财富——勇于总结失败的教训;答案永远在一线——随时总结,随时改进,随时提高;解决思想问题和行为问题结合——查找思想根源是根本;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件件做——分阶段总结;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分层级总结。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