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59284024/回:0)王阳明:与其抱怨,不如改变生活是公平的。 你攀登过多少高山,就见过多少风景。 你开垦过多少荒地,就能有多少收获。 你努力了多少,就能回报多少,如果没有,那肯定是努力的还不够。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奋起直追。 接受现状,停止抱怨,一步一个脚印,一点点改变,才能最终抵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抱怨的人,人缘差 抱怨是一种可以传染的负能量。 一个人遇到不能解决的困境,把这种挫败、无力感传递给身边的人,本身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父母、子女、同事,在不同的角色中,每个人都有承担他自己的责任。 在生活压力巨大的今天,每个人都在努力活着。 没有人是你免费的垃圾桶,不停的抱怨只能把双方都拖入泥潭。 王阳明被贬龙场,随从相继病倒,他一方面要照顾随从,一方面要抵御瘴毒,还要和当地野蛮的乡民打交道。 他从未抱怨,反而一点点努力,不辞辛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取了大家的信任。 随从相继痊愈,瘴毒也得到控制,乡民也成了他们的朋友。 正是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让王阳明收获了一大批的追随者。 在这个世界上,给人阳光的永远比带给人阴霾的,更受人欢迎。 抱怨的人,不求上进 考试失败,抱怨试题太难。 工作失误,抱怨客户难缠。 抱怨的人,只需要动动嘴,就可以把自己的责任摘的一干二净。 减轻了自己的内疚感,让自己心安理得地浑浑噩噩,维持现状。 孟子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王阳明的学说开始不被人们接受,人们骂他是“异端邪说”。 弟子给王阳明抱怨说:他们根本不懂老师的学问,就妄加评论。 王阳明却不生气,说,是我们对自己的宣讲太少了。 他开始在京城组织讲学,一场不行就两场,逐渐凭借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心学和理学分庭抗礼的局面。 所以说,与其抱怨问题,不如找到问题的症结,出手解决问题。 抱怨的人,内心没有方向 王阳明说:持志如心痛。 一个人如果定下目标,就像心痛一样,根本无暇他顾。 王阳明在很小的时候立下成圣的目标,此后历经坎坷,从遭廷杖,下大狱,被追杀,被贬龙场,被诬谋反,命运不知道给他开了多少玩笑。 但是他没有抱怨过。 在龙场这样的绝地,他依然在思考着心学的构建,终于开花结果,立地成圣。 没有人生来就充满着正能量,但是立下足够坚定的志向,明了自己的方向,对日常生活中的不如意就不会那么在意。 一个人如果心里有一个必须抵达的地方,他把所有精力都投注进去尚且不知足,怎么会花额外的精力去抱怨呢? 不要抱怨,改变就是希望 王阳明曾经说:在事上磨炼。 一件事要做成,一定要不断尝试,不断矫正,不断付出努力。 很多年轻人初入社会,之所以抱怨,是觉得这个世界跟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不一样。 自己做了该做的,但就是没有效果。于是自甘沉沦,抱怨满天。 俗话说:铁匠没样,边打边像。 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 世界上很多事情,没有一个现成的图样,都是一点点摸索、试错得来的。 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抱怨,只要肯用心,多尝试一些,多付出一些,早晚都会有收获的。 热爱生活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