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小鱼儿
  • 积分:1848
  • 等级:博士研究生
  • 2018/5/12 21:17:39
  • 楼主(阅:52877037/回:0)古训:没有一种生气是值得的


    生气让你受制于人


    巴甫洛夫是俄罗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


    他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理论,他的一个著名的实验就是给狗喂食的同时吹哨子。


    这样多次重复以后,狗一听到哨声就分泌唾液。狗和哨声之间就建立了条件反射,这是低等生物的特征。


    同样的道理,习惯生气的人,事实上,在事件和自己之间建立了条件反射。在这个条件反射中,人被事、被情绪所控制,完全陷入被动,成为情绪的奴隶。


    如果有人说了你不爱听的话,你就暴跳如雷,或者郁郁寡欢,你其实就已经受制于人了。别人知道如何激怒你,如何控制你。


    人与狗在意识上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可以做自我的主人,而狗只会根据外界刺激,做出简单、固定的反映。


    因此,生气是最糟糕的,也是最无用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两军阵前,骂死王朗;用一封书信就气死曹真,当然还有之前的三气周瑜。但他却没能用这种办法摆平司马懿。


    诸葛亮率军攻打魏国,因为路途远,大军补给非常困难,最好速战速决。司马懿和诸葛亮对此都了然于胸。为了速战速决,诸葛亮百般寻找机会决战,但司马懿就是紧闭寨门,一直耗着。


    诸葛亮派人因此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衣服和梳子,目的就是为了激怒他,可以司马懿没有上当,坚持不出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三国演义》中,王朗、曹真、周瑜和司马懿不在一个等级上。司马懿是一个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生气是不必要的


    一位老妇人习惯生气,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有时候就会让她勃然大怒,她甚至觉得周围的人都在有意气她。


    有一天,她去找一位禅师请教。禅师慢慢听完老妇人的牢骚和委屈,把她引导到一间产房,忽然落锁而去,把老妇人独自关在屋子里。


    妇人气得破口大骂,骂了许久,门外始终没有动静。后来,妇人开始哀求,最后,终于沉默了。禅师始终没有露面。


    沉默了好久,禅师来到门外,隔着门对妇人说:“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来到这个鬼地方受这份罪?”


    禅师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禅师又来问:“还生气吗?”妇人说:“不生气了。”“为什么?”“气也没办法啊!”禅师又离开了。


    当禅师第三次来到门前时,还没等禅师开口,妇人就说:“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事实上,生气是于事无补的,反而只会让事情更糟糕。长此以往,也怒气也必然会损害我们的身体。


    正如中医所主张的,生气就是生病。气是百病之源,人们心中燃起的无名怒火,都是嗔心之毒。


    病是气出来的。很多人生气吃不下饭,可能引发胃病;甚至坐卧不安、睡不着觉,会得心病。肝郁、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都或多或少和怒气有关。


    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对于社会上的是是非非,不要太过执着,要看开。一个人看不惯的东西越多,看不惯的人和事越多,这个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言语和行为,但却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宽容、格局更大。到那时,你会发现,为一些事情生气,是不值得的,也是不必要的,甚至是可笑的。






    快乐的小鱼儿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