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66416993/回:0)苏轼:君子如玉,亦如铁君子如玉 《管子.心术》里说,心之在体,君之位也。 心是人的君主,内心宽阔,格局宏达的人无论顺境逆境,都能笃定安详。 他们的人生之路,也会越走越宽。 苏轼被贬谪海南,当时海南还是未曾开化的地方,瘴气遍布。 很多人一旦被贬海南,甚至都会选择给自己备好棺木。 但是苏轼却认为这是自己传道海南的绝佳机会。 他草庐抄书,教书育人,让海南出了历史上第一个进士。 把一场贬谪之旅,变成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 一个伟大的心灵,在中华大地上飘荡。 他不是自怨自艾的幽魂,反而成为遍地开花的种子,他在哪里,春天就在哪里。 君子如玉,是绝不锋芒毕露,针尖麦芒。 他们随遇而安,却绝不听天由命。 他们默默接受,默默改变。 古人称赞玉石:含而不露。 玉石温润,却内蕴无穷。他们绝不刚烈,却无比丰富。 静水流深,不显山,不露水,却能默默做很多事。 再大的灾难也不能摧毁他,当真又一份“清风明月拂山岗”的气度。 公元1101年,苏轼遇赦北归。 当年迫害他的章敦怕他报复,写信求他放过自己。 苏轼只写一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 半世流离都是拜此人所赐,他却轻描淡写,一句话揭过去了。 他甚至关心章敦的病情,劝他好好养病。 他放过敌人,也放过了自己。 君子如玉,温润之中,是气度,更是包容。 君子如铁 君子如玉,内敛而包容。 君子如铁,坚守而执着。 苏轼小时候,苏母为他读《范滂传》,苏轼就立下志向,要成为一个像范滂那样的人。 不畏强权,造福于民。 一甲子,转瞬而逝,物是人非,他内心的志向,却从未动摇。 年轻气盛的时候,他敢骂新法,对垒王安石,是因为新法扰民。 中年不惑,他敢骂旧党,和司马光决裂,是因为旧法害民。 黄州、惠州、儋州。 水利、救灾、教书,他一样没有落下。 身在云端,就去为国家大政方针建言。 跌落尘埃,就动手为百姓做些实事。 这是一个怎样的苏轼。 他待人那样温和,不争不恼。 下可陪田院乞儿,上可陪玉皇大帝。 在街头被醉汉撞到,也只有一句“自喜渐不为人识”。 但是,他刚直起来,却把所有人都比下去了。 为了心中这份灯火,这份明亮,他守了一生。 哪怕一生被贬,一生流离。 君子如铁,有些理想,毕竟不许践踏。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