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南海波涛
  • 积分:2288
  • 等级:专家教授
  • 2019/5/28 19:37:59
  • 楼主(阅:73871794/回:0)都觉得自己格局挺大的,实际上根本没有那么大


     格局,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或者领导干部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准。我们常常听到人们都在说自己有格局。但到底有没有格局、自己的格局到底有多大,看看什么是格局就知道了。


    什么是格局?我理解包括三种情形:一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如世界格局、经济格局、政治格局等等,即客观格局。一是主观认识的水平,即对客观格局的把握程度,也就是认识格局。一是用格局处理问题的能力,即实践格局。


    在这里,只想就认识格局和实践格局谈点想法。循着这个思路,我把认识格局归结为三个要素:眼界、眼光、眼力。


    一是眼界。眼界就是看得宽,也就是见多识广。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看到联系的广度、宽度的程度决定着我们格局之大小。看得越宽,格局越大。反之则格局越小。我们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那样会成为井底之蛙。


    二是眼光。眼光就是看得远,也就是准确预测的能力。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从产生到发展再到灭亡(消亡)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看得远,表现为对历史的把握和未来的正确判断。看得越远,格局越大。反之则格局越小。远,既是对历史经验的借鉴,也是对未来趋势的把握。不然,我们就是鼠目寸光。


    三是眼力。眼力就是指看得透,也就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现象都是表现本质的,但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看得宽、看得远的目的就是看得透。现实环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丰富多彩的现象,我们只有真正抓住现象背后的本质,才是有格局。看得越透,格局越大。反之则格局越小。如果被现象所迷糊,我们就要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眼界、眼光、眼力这只是构成格局的基础,没有“三眼”就一定不会有格局。但是,有了“三眼”格局未必就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因为,格局还受利益观、价值观、权力观、性格、实践能力等诸因素的影响。现实中,我们很多人不乏认识上的格局,但实践格局却很小,如如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同事关系搬弄是非、决策面前急功近利、自我评价孤芳自赏、有点权力目中无人、困难面前畏首畏尾等等。这样的人,注定了没有大的作为。


    因此,对格局问题的认识,必须要有“格局”,即客观格局、认识格局、实践格局三者的有机统一才叫大格局。


          在提高认识格局的基础上,重点在实践格局上多下功夫。一要提高政治站位。二要顾全大局。三要敢于担当。四要集思广益。五要公平公正。只有这样,认识格局才能转化为实践格局,达成改变客观格局的目的。


          放大自己的格局,团队的每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是要从现在做起的事情。因为,世界这么大,未知这么多,格局小了怎么能行?


    敢写这个话题不是我的格局大,可能是我的胆比较大。








    涛声依旧响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