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82065841/回:0)投资大师的十大投资心理学一、自知之明芒格说过,“最重要的是,别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记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怎样才能做到自知之明?我觉得首先必须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哪里。 芒格说关于投资我们有三个选项:可以投资、不能投资、太难理解。芒格和巴菲特坚决不跨出能力圈半步。巴菲特与比尔.盖茨是好朋友,但是巴菲特一直没有买微软的股票。为什么?因为他看不懂。有一年比尔.盖茨过生日的时候,巴菲特买了一百股微软股票,用的还是他自己的钱,作为一种有友谊的象征,而不是作为投资。 自知之明更重要的一点是你要了解自己的情绪。《穷查理宝典》一书中总结了25种人类误判心理学,它们都会影响到投资。比如其中一节讲“嫉妒”,这是人之常情,却严重影响到个人的投资行为。《金融危机史》作者金德尔伯格说过一句话:“最令人烦心、最人头疼的事莫过于看到朋友发大财”。 为什么股市里羊群效应特别强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到周边的人赚了钱,在羡慕嫉妒心理的驱动下跟风随大流。猎豹移动董事长傅盛总结了人类认知的四个阶段。95%的人处于第一个阶段,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如果你懂得了谦卑,能够承认“其实这个事情我不知道”,意味着你已经进化到了4%的人群里,这是第二个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第三个阶段是境界更高的“知道自己知道”。巴菲特和芒格起码在这个境界,他知道什么东西我买了不会亏。这样的人占0.99%的比例,可谓百里挑一。 而最顶尖的一群人,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占0.1%的比例,千里挑一。做投资千万不要落在95%的人群里边,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实际上却并不知道。 二、战胜自己战胜自己,指的是自律和理性。芒格说过,“在生活中不断培养自己的理想性格(投资性格),毫不妥协的耐性,自律自控——无论遭受多大的压力,也不会动摇或者改变原则。”巴菲特打高尔夫的案例足以说明这一点。巴菲特投资做得很好,但是可能高尔夫打得不怎么样。有一次,巴菲特参加了一场户外高尔夫运动,在三天内一杆进洞的成绩为零。 于是,巴菲特的球友们决定同他打一个赌:如果他不能一杆进洞,只需付出10美元;而如果他做到了,可以获得20000美元。当场的每个人都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巴菲特拒绝了,在他看来,“如果你不学会在小的事情上约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上也不会受到内心的约束”。 投资与其说是为了战胜市场,不如说更重要的是战胜自己。为了战胜自己,芒格和巴菲特几十年如一日不停自我提升。芒格和巴菲特都是学习机器,芒格95岁了,每周还是要看20本书,看到兴奋时可以熬夜看到凌晨,他对学习的热爱与毅力实在令人佩服。正如老子所言,“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能战胜别人说明你是一个有力量的人;但是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三、懂得周期芒格和巴菲特非常懂周期,而周期背后实际上是人性。芒格说:“所有人类对几何级数增长的过度追求,在一个有限的地球上,最终都以惨痛收场。”用大白话说,就是树不能长到天上去,这是常识。但在现实中,当牛市来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可以一直涨,3000点看5000点,5000点看1万点,总觉得这次是不一样的。“这次不一样”恰恰是金融史上最昂贵的教训之一,实际上最终都要均值回归。” 讲个牛顿的例子,牛顿是高度理性的物理学家,但连牛顿都逃脱不了非理性情绪的驱使。当时南海公司股票大涨,大家都买,牛顿也买了,但他觉得南海公司股价太高有泡沫,就卖掉了,赚了7000英镑。不久,南海公司股价下跌,看起来牛顿很明智。但是故事没结束,后来南海公司的股价以更快的速度上涨,牛顿周边的朋友都大赚其钱,牛顿在最后时刻没有抗住诱惑,在一个更高的点重新买入南海公司股票。很快南海泡沫真正破灭,牛顿为此亏损了2万英镑,是他上一波赚的三倍。正是在南海泡沫里面他讲过那句经典的话:“我可以计算出天体的运行,但是无法测量人性的疯狂。” 市场有周期,人性是驱动周期的根本的原动力。四、逆向思维芒格一直强调“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他更经典的一句话是,“如果我知道死在哪里,那我就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这与巴菲特的经典表达“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异曲同工。这些话说起来都很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因为逆向行动需要逆自己的人性,这恰是投资最考验人的地方。但巴菲特和芒格做到了,2008年次贷危机最恐惧的时候,他们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我正在买入美国股票”。 在2009年度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更进一步,他说暴跌时要贪婪到用大桶去接:“如此巨大的机会非常少见。当天上下金子的时候,应该用大桶去接,而不是用小小的指环。”巴菲特可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金白银的干。2008年初,伯克希尔拥有443亿美元的现金资产,之后他们还留存了2007年度17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 然而,到2009年底,他们的现金资产减少到了306亿美元。这么多减少了的现金去哪里了?当然是去买股票了。五、多不如少芒格说,我一生中仅投资了三家企业就很成功了,它们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好市多和李录的基金。巴菲特也讲过类似的话,他说,“对任何一个拥有常规资金量的人而言,如果他们真的懂得所投的生意,六个已经绰绰有余了。” 甚至,“只要你能顶住价格的波动,拥有3只股票就足够了。”原理也很简单,书里芒格引用过比尔.罗斯的话说,“如果你拥有40位妻妾,你一定没有办法对每一个女人都认识透彻”。投资股票也是一样,如果抱着“与股票结婚”的态度,就必须要深度了解股票,但一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对几十只、几百只股票都很熟悉。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是非常深刻的道理。 学生功课要做得好,必须每天给自己加压,反复练习。可是作为修为而言,有时候要做减法,必须把噪音、无用的东西都砍掉,才能够保持脑子清醒,保持理性。所以做投资是一种修行,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六、动不如静看芒格和巴菲特的生活状态,他们非常安静,他们干的事情最多的是看书和思考。芒格说:“我们花很多时间思考。我的日程安排并不满,我们坐下来不停地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更像学者而不是生意人。 我的系统总是坐下来静静地思考几个小时。我不介意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可是我们大众总想做点什么,没做点什么就觉得心里发慌,在投资里面这不见得是一个好事,投资需要的是独立思考,盲动不如不动。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芒格和巴菲特非常接近于这种状态,他们远离华尔街以尽量减少干扰。在安定中等待机会是他们的投资常态。守静去躁,正是投资本义。 七、短不如长芒格形容自己的投资方法是坐等投资法。他以每股16美元购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现在每股是30多万美元,涨了18000多倍,当然等待的时间是5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也是长线投资为主,比如投资华盛顿邮报超过40年、可口可乐近30年、富国银行24年。当然这里边有美国的国情,在中国做投资,具体的时间不见得一定要跟他们去参照,但这个理念值得借鉴。 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够享受复利的魔力。如芒格所说,“如果既能理解复利的威力,又能理解获得复利的艰难,就等于抓住了理解许多事情的精髓”。
看丝路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