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阅:7223704/回:0)“天宫食谱”:航天食品不止“补充营养”这么简单![]() 图①:航天员中心的太空冰淇淋。图②:景海鹏、陈冬太空进餐。图③:为庆祝景海鹏在太空过50岁生日准备的罐头装奶酪蛋糕。图④:航天员中心研制的航天3D食品打印机。图⑤:航天员中心讨论航天食品组装方案。 图①图④本报记者唐中科摄;图②由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图③新华社发;图⑤由臧鹏提供。 编者的话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中,航天食品的研制和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在特殊环境供应特殊人群的特殊食品,航天食品除了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外,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航天食品如何制作的?航天食谱如何制定的?口味如何?近日,记者走进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一探其中奥妙。 太空饮食地面化 “天宫”食谱很大众 每日3餐 还有加餐 “早餐有粥、米糕、卤蛋、雪菜、芒果汁。”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助理研究员臧鹏介绍着本次航天任务组合体阶段第一天的食谱(右图),“午餐和晚餐同样是2种主食、3个菜、1个小菜、1个水果罐头和1个汤。加餐和点心,品种也很丰富:巧克力、鸡翅、杏仁、豆干和酸乳饮料。” “不过,这只是第一天的食谱,以后4天都会有所调整。一个周期的饮食每天不同。本次航天员可享用的食品达100多种。”臧鹏说。而且这个食谱要参考本次任务的工作负荷和多次地面实验的验证结果,再根据航天员的性别、年龄加以调整。 除了载重限制,食谱安排还与航天食品的特点有关。“与我们平常吃的烹饪食物不同,航天食品多为加工食品,食品中营养素的损失比烹饪食品更大,因此更需要关注营养素平衡的问题。”臧鹏说。 航天员中意的菜:雪菜兔肉、松仁玉米、油焖笋、麻辣花生 因为是加工食品,航天食品的口感是一个重要课题。在食品研制与评判环节,航天员中心会邀请“感官评价员”对新研发的航天食品进行评价。通过评测后,会再请航天员测试口感。 臧鹏提到,目前,航天员对几个菜比较中意,“特意嘱咐出任务时可以多来点。”如雪菜兔肉、松仁玉米、油焖笋、麻辣花生等。 提到航天食品好吃吗?臧鹏笑了,“肉类食品与我们常吃的口感差别不大,其他食品与烹饪食品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这是加工食品的特点,但总体而言味道不错。” 航天食品不止“补充营养”这么简单 可能有人会问,费这么大劲儿研究航天食品是否值得?为什么不能直接补充全营养素制剂,还可以省去食品制作和运输的麻烦?臧鹏解释,太空饮食不是营养齐全这么简单。要让航天员保持良好的在轨工作状态,饮食上要尽量做到跟地面一致,即“太空饮食地面化”。同时,进餐过程也可以将航天员从繁忙的工作中暂时解脱出来,他们可以边吃边交流,在休闲时光中放松精神。 红烩猪排、鱼香肉丝、冰淇淋…… “天宫”菜肴是研发难点 航天食品一般分为六大类,即“3食3品”: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和功能食品。其中,副食中的菜肴一直是航天食品研发的难点,臧鹏说。 创新杀菌方法保证色香味 “绿叶蔬菜目前还是很难带到天上去。”臧鹏说,航天食品需要有12个月的保质期,一般需要加热杀菌,加热后蔬菜的色香味等感官条件都不太理想。目前的菜肴,我国主要以根茎类和菌类为主,比如胡萝卜、土豆、山药和木耳等都是常见的太空食材。 “一顿太空鱼香肉丝要炒几十公斤。”在炒“鱼香肉丝”的“大锅”面前,臧鹏说,“为了保证品质,航天食品都是工业化生产。”以鱼香肉丝为例,事先将木耳、竹笋和肉类分别处理后再加入“大锅”的投料口,由机器控制烹饪所需的时间和火候。 “这里出锅的鱼香肉丝都是半熟的。”原来,航天食品在封装后还需要经过杀菌处理,杀菌中的加热过程会将食物烹饪到“熟”。臧鹏说,“之前航天食品采用的是高温灭菌法,但这样的做法会让菜肴的口感变差,现在我们更倾向于用多阶段加热杀菌或冷热杀菌相结合的方式,尽量提高菜肴的色香味。” 大皮哥 帖间广告位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