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丝路行者
  • 积分:2425
  • 等级:专家教授
  • 2020/4/2 17:14:32
  • 楼主(阅:26162199/回:0)能源危机顶峰尚未到来 中国经济复苏数据或成唯一希望


    全球能源危机顶峰尚未到来


    惠誉国际自然资源和原料商品小组高级经理德米特里.马林琴科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评论称,全球在3月遭遇到现代史上最大能源危机,预计危机顶峰将出现在第二季度。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欧佩克+在3月初未能达成减产协议导致俄罗斯与沙特可能爆发价格战,世界石油市场在3月遭遇到双重打击。一个月内,布伦特原油价格暴跌一半,自年初以来已下跌60%。周一(3月30日),油价自2002年3月以来首次跌破每桶22美元。


    马林琴科表示:“二季度将是最严重的时刻——由于全球大多数国家实行隔离制度,对石油的需求将持续下降在莫斯科拒绝减产协议后,沙特和欧佩克其他国家进一步扩大了石油产能。目前,利雅得发表声明称,决定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俄罗斯约一半的石油出口到欧洲,为了维持市场份额,俄罗斯公司也将被迫大幅降价。由于中国是俄罗斯的另一个重要市场,那里因新冠疫情造成的需求下降使形势更加严峻。


    他总结说:“但根本问题不是直接竞争,而是在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沙特和俄罗斯无法就减产达成一致,导致石油严重过剩,从而推动价格下行。不过,已有一家俄罗斯公司在3月12日就当前市场形势发表评论。俄气石油公司负责人亚历山大·久科夫表示,本公司的石油销售没有任何障碍,包括在欧洲市场上,尽管当前条件如此,但几乎所有产量都已订出。 另外,由于产能过盛,全球石油储备库的储能已达到了极限,石油生产厂不得不降低开采量——这是近代史上最大的能源危机。


    马林琴科认为,石油价格可能会继续下降。只有从三季度开始新冠肺炎疫情改善后,市场才能渐渐恢复。


    石油价格重回每桶60美元的条件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能源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维塔利.叶尔马科夫认为,石油价格今年年底可能会回到每桶50-60美元的水平,但这只会在美国大规模减产石油以及入夏前新冠疫情消退的情况下发生。


    专家表示,未来几个月,美国页岩油行业实力将面临严峻考验。如果石油价格在未来几个月内保持在每桶30美元以下,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将迫使美国承担平衡供应这一重担,也就是说,2016年的情况将重演:伴随着创纪录的低油价以及投资的大幅减少,美国的石油生产步伐首先将放缓,几个月后产量将开始下降。


    叶尔马科夫说:“如果美国能够做到迅速大规模减产(200万桶/天),并且入夏前新冠疫情消退,那么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浪潮,今年年底石油价格有可能会回到50-60美元的水平。”


    专家指出,如果抗疫斗争持续,制造商间的对抗旷日持久,油价长期徘徊在大约30美元/桶的水平,那么各方的损失就会异常沉重。


    油价长期低迷将迫使沙特阿拉伯削减公共支出,这将导致沙特阿拉伯这个年轻人众多的人口大国不满情绪爆发。对于希望尽快将王国统治权移交给新人的统治精英们来说,这将是一个严重问题。


    对于俄罗斯来说,油价长期低迷将对俄罗斯GDP增长带来负面影响,失业率将增加,而卢布贬值将导致通货膨胀加剧、贫困人口数量增加。


    在美国,低油价尽管会给生产者带来麻烦,但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好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油产品消费国,对美国来说,从整体上看,低油价将有助于危机后经济增长的恢复。 


    与此同时,得益于低油价的红利,中国将能够重新恢复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复苏数据是目前石油市场上的唯一积极因素


    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会首席分析师、俄罗斯联邦政府财政金融大学专家伊戈尔·尤什科夫表示,中国经济正在复苏的数据,是目前石油市场上的唯一积极因素。
    尤什科夫说:“现在,特朗普的主要任务是防止沙特如其承诺的那样,向市场注入更多石油。这有助于挽救哪怕一部分页岩油生产商,其在美国石油部门中的份额高达65%。”


    因全球石油需求下降,沙特增产至1230万桶/天的计划毫无益处。欧洲的油库都装满了,油轮运费上涨了700%,这使得沙特承诺的折扣对买方来说失去意义。


    尤什科夫认为,只有到下半年,当新冠病毒如何影响欧洲经济、美国石油生产商如何度过危机,以及中国经济快速恢复变得明朗之后,石油市场才会逐渐复苏。


    他说:“关于中国经济的数据,是目前石油市场上的唯一积极因素。中国经济可能成为油价上涨的火车头,关于石油和石油产品消费的每一份报告,都将对市场稳定产生积极影响。此外,低廉的能源价格有助于降低商品生产成本,这将进一步利好中国经济的恢复。”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31日发布的数据,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2.0%,较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这首先得益于疫情防控取得的巨大成效,无论消费者还是生产者的信心都得到极大提升。同时,反映出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良好,短暂的疫情影响并不能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






    看丝路
    帖间广告位0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表言论。